本报记者 徐 铮 摄影报道
8月4日,鄱阳湖畔进贤县梅庄镇信江水域,3只东方白鹳嬉戏水中。
东方白鹳“日出而作”。
东方白鹳行走起来体态优雅。
夏日清晨,阳光照耀在湖面上,东方白鹳于浅水区觅食,渔民在一旁劳作,人鸟共家园。
盛夏时节,“善变”的鄱阳湖,时而彩霞满天,时而碧空万里,水面在天空映衬下,湛蓝透亮,东方白鹳是这里最美的精灵。
湿地生态得天独厚,东方白鹳“恋”上鄱阳湖。
8月4日,夏日清晨,天微亮,鄱阳湖畔进贤县梅庄镇信江水域,几只东方白鹳经历一番“赖床”挣扎后,悉数飞离“爱巢”,开始寻找食物。
数公里长的信西联圩康乐堤,平时鲜有人经过。今年7月,前来防汛的工作人员在巡堤查险时,发现了在此安家的东方白鹳。这群东方白鹳共有6只,每天日出觅食、日落回巢。
东方白鹳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仅存3000余只,属于大型涉禽,常在沼泽、湿地觅食,有“鸟界国宝”“鸟类大熊猫”之称。每年冬季,东方白鹳飞抵鄱阳湖栖息越冬,开春,再飞到北方开始繁殖。
汛期过后,水位下降,滩涂、水草日渐显露,这群东方白鹳三只一群两只一伙,自由穿梭于湖中浅水区,时而漫步觅食,时而仰头喝水。这些体态优雅的东方白鹳,有时会为了一条鱼,“争执”不休,丝毫不惧附近正在劳作的渔民。
在进贤县三里乡,在鄱阳县、余干县等地,都曾发现过东方白鹳筑巢繁殖。它们大多喜欢把“家”安在远离人群、湖面中央、有水有食的铁塔上。
越冬之后,东方白鹳依旧留在鄱阳湖区繁殖的原因,有待专家考证。但良好的湿地生态、丰富的食物、湖区居民爱鸟意识的不断提高,肯定是这群东方白鹳“恋”上鄱阳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