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您当前的位置 :江西日报 > B2版 正文
从“散兵游勇”到“集团军”——来自安义县建材产业的调查
https://www.jxnews.com.cn    2012-10-29 09:11   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字体:  】 【进入论坛】 

  “最近我们正加紧扩建,公司的生产线将达10条,实现年产值5亿元目标,没有问题。”穿行在忙碌的生产车间,江西省东阳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涛告诉记者,自己回安义创办建材企业,既是对建材市场的看好,也是出于一种乡情。

  胡涛的话,代表着大多数落户安义的建材企业老板的心声。

  从分散在全国各地的12万安义建材大军,到集结安义的“建材军团”,安义人用乡情创造出江西县域经济中别具一格的“安义现象”。与此同时,相伴而生的新困惑正等待着安义人破解。

  建材“集团军”背后的乡情攻略

  “建材并不是安义土生土长的传统产业。2003年以前,安义还没有一家建材生产企业,而现在却达到123家,今年上半年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亿元,占园区工业总量的63%。”安义县建材办主任项军介绍说。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安义倚仗的是自己的“独门秘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安义人纷纷走出家门,从事建材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至2010年,全县28万人口中,有12万人参与其中,全国60%以上的县级以上城市有安义人从事建材业的身影,形成了近千个批发网点、上万个加工网点,年经销铝合金、塑钢型材价值超过500亿元。

  2003年,长三角地区出现“电荒”,作为全国塑钢型材主产区的江苏无锡工业用电尤为紧张,塑钢型材由此供不应求。面对这一机遇,安义迅速提出重点发展塑钢型材工业,派出招商小分队,针对安义籍老板开展招商,拉开了建材产业发展的框架。

  2008年前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珠三角地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占据全国铝型材产能50%份额的佛山等地开始“腾笼换鸟”。安义县果断启动“三回工程”,鼓励在外创业人员回乡创办建材生产企业,抢占沿海溢出的人才与订单,抓住机遇积极打造中国塑钢门窗型材流通示范基地、江西铝合金塑料型材及制品产业基地、江西铝合金塑钢型材产业基地。

  安义建材亟待破解“单拐之惑”

  2011年,安义建材“集团军”实现产能49万吨,主营业务收入63.6亿元。在中国建材产业中,暂居广东佛山、山东临沂、湖北大冶之后,成为第4大生产基地。

  然而,作为一个仅用10年“无中生有”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安义建材亦存在诸多先天不足。

  作为主要承接沿海溢出产能而打造的产业基地,安义建材存在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能耗相对较高等弊病。与此同时,目前落户的123家企业中,产品雷同多,上下游互补性小;市场大致相似,竞争大而合作少。一些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安义建材多集中在民用领域,且市场均为浙江、江苏、广东、上海一带,虽然车间都聚集在同一个园区,原材料与市场一致,但无论物流还是营销网络都是各自为政,缺乏合作协调。“可以说,目前安义建材产业是大而不强,在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市场销售三个环节中两头在外、单拐前行,无疑难以让企业安心投入、长远发展。”省内一位经济学者如是说。

  据了解,目前安义正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瞄准凤铝、坚美等全国铝型材前10强企业开展招商,力求通过招大引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用活南昌市支持安义县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发展的16条支持政策,每年配套2000万元扶持资金进行技术开发,努力发展节能型环保材料和航天品质工业型材等新型建材;力争到2015年,拥有全国驰名商标5个、江西省著名商标10个、江西名牌产品30个。此外,还将在园区内建设一个大型建材产业专业市场,内设展示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务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实现建材产业的全产业链运行。

  本报记者杨建智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 电话:0791-86849735
  大江专题
  • - 江西微话题:网友共议如何共创美好南昌
  • - 【专题】南昌朝阳大桥开建
  • - 牛奶何处是光明
  • - 疯狂的月饼
  • - 【专题】桑迪飓风重创美国
  • - 【专题】2012美国总统大选
  •  
    江西网警在线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红盾标志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6号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药品信息服务证
    江西日报社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