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着意化为桥》以豪迈的雄心、深情的笔法回望波澜壮阔的江西血防事业,这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呼应与告白,是对过去的荣光与今时之奋斗的汇合,是新时代江西人民凝心聚力、兴赣富民的全景写照与时代缩影。
这篇作品能得奖,既是作品本身的幸运,更是我们这个奋斗着的时代的幸运。
——祝芸生 毛江凡
● 俯身向水、仰首向“山”。在江西,有这样一群人在时光中打磨山水的轮廓、雕琢河湖的光泽;在江西,期待能亲近一座倾慕已久的“山”。
攀“山”时的摸索寻找、隐隐期待,已成为明亮与美好。《月满大江》有幸获得这份以山为名的沉沉褒奖,对一个青涩的书写者而言,更是极大的鼓励。无以为谢,唯有前行——在这个唯变不变的辽阔世界,去悯恤万物悲欢;在乱花迷眼的阔步向前中,倾力吟唱不变与守恒的力量。让丰盛的情感和体验在笔端澎湃,照见山河万朵,千里花开。
——秦 璐
● 严格地说,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医院应该是红军医院。在战争中,它挽救了多少生命!中国红军医院的历史就是一部医学创业史,是共产党人的人性人道主义的见证史。《血色血脉》追怀了战火纷飞中诞生的红军医院,传承的是英勇不屈的红军精神。
——慕容一亚
● 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传递核心价值,是我们创作报告文学《第一书记》的初衷与期望。
“第一书记”胡学发,倒在扶贫一线。我们前后十多天,调查采访了他生前身边的数十位同事、亲人,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基层干部既平凡朴实又高大伟岸的形象,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能有幸摘取“井冈山文学奖”这朵文学高地上的美丽之花,唯有感恩与进取。
——祝芸生 毛江凡
● 铁路为我的成长提供了土壤和养料。《井冈山》副刊使我的文字获得了一块广阔的沃土和充足的阳光、水分。拙文《辙印》获得“井冈山文学奖”,于我个人而言,正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温暖生活,真诚写作,这是我对自己的忠告。我喜欢关注那些默默耕耘于基层和一线的身影,喜欢观察寻常日子里的平凡细节,从中捕捉一份情、一份暖。《井冈山》告诫我:一个写作者,要在寻常烟火里,活出历史的厚重。
——彭文斌
● 我的家乡在豫东平原,三十多年前,我们随父母工作调动举家南迁,来到草长莺飞的江南。人虽然离开了家乡,可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深深地眷恋。家乡,对我来说,是感恩的所在,是心灵的原乡,也是我文字里念念不忘的地方。
《心如灯盏》写的是中原大地的元宵习俗。在那个清贫的日子里,元宵节做灯盏、点灯盏、送灯盏、吃灯盏,都充满着简单而庄重的仪式感。借助文字表达,我把对家乡的情愫,倾注于笔端。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可以说是慰藉心灵的一副良药。那些乡村民俗,气韵生动而丰满,让我感知到岁月深处的快乐、富足与温暖。
——张昱煜
● 我一直在写着,一直带着文字在行走。这次走向的是一片独具原生基因的山野田园。我对它的深情书写,不是因为它的新奇和绝美,而是因为它契合了我对乡土无法割舍的某种情缘,对应了乡村振兴图谱中的某种齿序。
向上生长,正是我们的祖国70年来不曾改变的前进方式,也是每一个怀抱梦想的人,所应遵循的奋斗之路。那片层层叠叠的田,种下了一代代人安身立命的依傍,种下了一个新的时代在勃兴中放射出来的光芒。而对我来说,这片田地还长出了这篇获奖作品。这样的收获,让我有了一种深厚的感恩,感恩一片田,感恩一座山,也感恩一些人。
——郭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