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黎宏
作家杨沫的著作《青春之歌》,是我看过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中印象最深的一部。它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学生运动、成功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和成长命运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一时期的北平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描写了一群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塑造了以林道静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形象,反映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时代里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分化,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才能拥有美好壮丽的青春。
小说的主人公林道静,是一个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艺术典型。革命者并不是天生的,林道静也不是。她出生于地主家庭,生母是地主的姨太太,因遭迫害致死。在那个封建家庭里,林道静饱受凌辱和虐待。这样的生活使她从小养成了倔强叛逆的性格,有了成为革命者的可能。但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炼和刻骨的改造。
林道静不愿给男人当“花瓶”,抗婚离家出走,幻想到社会上寻找出路,然而,残酷的现实让她头破血流,走投无路之下只能以死抗争。这个阶段的林道静是极端迷惘苦闷的。后来,她遇到共产党员卢嘉川,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决心离开自私平庸的余永泽,走出小家庭,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但她还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以及个人英雄主义的幻想经常流露出来。在林红、江华等革命者的指引帮助下,她参加农民抢麦斗争和“一二·九”运动,经历了两次铁窗中血与火的洗礼,经受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在实际革命斗争中锻造了新的灵魂,成为一名政治成熟的革命战士。
《青春之歌》带有自传的色彩,倾注了作者极大的感情,整个作品洋溢着火热的青春激情、高昂的革命豪情和灿烂的理想光辉,文字铿锵有力、激越流畅,读来让我们领略到那个时代奔涌动荡、轰轰烈烈的历史风云,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身上赤诚热烈的爱国之情、坚贞不渝的信念和对自由、真理的不懈追求。小说启示我们,青春应当拥有高远的志向和奋斗的激情,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尽情燃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的青年人,不用像林道静那样冒着生命危险去从事革命斗争,却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需要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情系四海苍生,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事业相结合,投入到新时代的洪流中去,释放青春激情,挥洒青春气质,追逐青春理想,才能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凝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也是对青春最美好的礼赞。革命先驱李大钊说,“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代青年唯有积极进取、敢为人先,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才能在新征程的奋斗中施展才华、不负韶华,才能在各自的领域出新出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