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敏剑
《高路入云端》 刘上洋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好书是可以总读的。这是我读《高路入云端》一书的感触。
《高路入云端》出版于2011年,分两大章,“水之远”“山之高”。书中大多数篇章是作者数十年累积的人生感悟。
这是一本向外看的书。书中收录的43篇散文,涉及十多个国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自然等多个领域。但作者却以独特的眼光,在别人见多不怪的景象中,看到了独特的另外一面。就如作者自己所述:在罗马,人们看到的是废墟,我看到的是辉煌;在东京,人们看到的是停滞的繁华,我看到的是隐藏在这种繁华深处的人的精神危机;在滑铁卢,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打了败仗的拿破仑,我看到的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在柏林,人们看到的是一道倒塌了的墙,我看到的是一道依然存在的无形的墙;在开罗,人们看到的是金字塔的雄伟壮观,我看到的是野蛮和罪恶铸就了人类初期的伟大文明;在好望角,人们看到的是殖民者的血腥扩张和两洋交汇的壮景,我看到的是中国人为什么就绕不过这个角和东西文明最终将汇为一体的人类大同世界;在巴西利亚,人们看到的是“世界城市建筑博物馆”,我看到的是一条通过迁都带动巴西经济起飞的路;在里约热内卢,人们看到的是高楼大厦和贫民窟的不协调,我看到的是这种巨大反差中的和谐与包容;在伊瓜苏,人们看到的是飞流而下的壮丽瀑布,我看到的是像瀑布一样轰然坠落所激起的人生奇观;在哈尔滨,人们看到的是冰雪节的恢弘和壮美,我看到的是人造冰雪和有些重大发明将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眼睛能够看到的地方叫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眼光”,只有在不断思考的人,才能有这种眼力。
这是一本向内看的书,看社会,看文明变迁。这里面的看,更多的是作者的思想内涵和精神追求。他总能站在时代的高度,或对历史人物、或对现实生活、或对自然生态、或对人类命运引发出自己的思索和感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印象最深的就是《江西老表》,文章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全面分析了江西人文化性格的丰富内涵和形成原因,字里行间充满了中肯的赞许、透彻的批判、殷切的期望,可谓一针见血、一鸣惊人。
这是一本看共产党人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的书。所有的篇章里面,都饱含着责任与使命的思考,对国家的深情,对未来的期待。《高路入云端》一文,以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为主线,由黄洋界崎岖的山路引申出革命的路、社会主义……所作的一系列思考都散发出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风雨岚山路》《巴西利亚的路》《故乡的小路》,是对道路的深邃思考;《一张小桌和一首名词》,则酣畅淋漓地铺陈了一张小桌与中国革命的关联,用小切口对壮阔的历史进行审视,让人读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领袖的伟人气概。
在每一个时代里、在每一道风景中、在每一种思索下,我们都能读到浓浓的家国情怀。我想,十年踪迹十年心,这不正是作者用深沉的人文精神和独到的审美意境给读者的丰厚滋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