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有所呼,必有所应;百姓安心,社会安定。近年来,新余市渝水区坚持“资源整合在先、风险排查在先、矛盾化解在先”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出一条具有实际成效的基层治理新路子,让“抱石故园”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资源整合在先,服务“一体化”跟进。政法触角延伸的广度直接关系民生“温度”,护航全局发展,必须做到“中心工作在哪里,政法工作就推进到哪里”。设立200万元奖补基金提档升级综治中心,新建51个村(社区)综治视联网示范点,创新推出“码上办”综合移动服务平台和“渝快办”“办不成事”专窗“办好事、解难忧”,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基层“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设立“民声回音壁”、开展“半月访”、推行“百事通”,让群众“有地方说话”“找得到说话人”……这些原汁原味接地气的“为人民服务”品牌,展现了平安渝水建设的“质感”。
风险排查在先,隐患“一揽子”消除。平安建设的主体是人民,只有“搭台”让群众“唱戏”,挤压掉“安全中的不安成分、和谐中的不和隐患”,才能弹奏出动人的“和谐曲”。近年来,全区积极探索集“安全、调解、普法、帮教、纾困、巡防、处置”为一体的网格模式,全面推行支部联建、区域联动、治安联防、乱点联治、平安联创的“五联”工作法,组建248支治安义务巡逻队,常态化开展“压发案、除隐患、保平安”专项行动,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9.2%,盗窃刑事发案下降48%;通过全面开展排查小隐患、控制小苗头、调处小纠纷、提供小服务、解决小困难、整治小环境“六小”治理活动,让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绘就了一幅多元共治的“全景图”。
矛盾化解在先,纠纷“一站式”止争。“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渝水,首先要弄懂群众真正关心什么、期盼什么。通过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e中心,渝水区走出一条“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的多元解纷路径,分流诉前纠纷3273件,调解成功1188件,司法确认申请166件;在9个社区设立了以优秀法官命名的诉源治理工作室,将司法资源下沉到社区,实现社区纠纷就近化解;大力推行“三官一律”(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进网格工作机制,推动政法力量下沉网格,深化诉调、检调、访调对接,建立点对点衔接、实打实化解、线连线调解、面对面“四访”,排查矛盾纠纷2249起,化解2242起,调处成功率达99.7%。这一项项举措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是渝水区政法工作砥砺奋进的结晶,擦亮平安渝水建设为人民的“底色”。
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胜利之本。为此,要紧盯“作示范、勇争先”目标,把平安建设“规划图”变成“路线图”,把平安建设“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作者系新余市渝水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 喻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