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C3版
着力破解“四大难题”
共建“全民健身 幸福崇义”
www.jxnews.com.cn    2022-05-24 05:10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崇义市民在体育馆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图片由崇义县体育产业发展中心提供)

  “退休后我就加入了县里的体育协会,我们每天都会结伴晨练和夜跑,这里环境和空气都很好,附近也有很多适合锻炼的地方,协会还经常组织活动,现在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充实。”5月22日,退休老干部李水源高兴地说道。

  晨起呼朋唤友锻炼、傍晚结伴健身休闲,是目前大部分崇义市民的生活常态,也是崇义县全民健身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的生动缩影。为了描绘“全民健身幸福崇义”的美丽画卷,崇义着力破解体育公共服务与城乡居民日益高涨的体育健身需求之间的矛盾,积极开拓创新全民健身发展模式,推动城乡体育资源均衡发展,全力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了城乡居民共建、共创、共享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强化政策支撑破解“如何推进”问题

  崇义县始终坚持民生导向,把体育事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国家体育总局对口支援赣州崇义县振兴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14-2020年)》等文件出台后,相继出台《崇义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创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示范县实施方案》等系列关于加强体育工作的文件,构架顶层设计,强化组织机构建设,优化调整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体育部门为中心,乡镇(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为框架的全民健身工作组织网络。此外,崇义县大力开展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统一规划部署,构建县、乡、村一体化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为崇义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完善体育设施破解“去哪健身”问题

  “崇义是一个‘九分山、半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山区县,县城青山环绕、面积较小,所以首先要着力解决‘去哪健身’的问题。”崇义县体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曹月华如是说。

  近几年来,崇义县大力推进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公共体育基础设施180余处,“两场四馆两道”分布于城区四角,城区有公共体育场、游泳馆、羽毛球馆、篮球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健身步道,县城“10分钟健身圈”已基本形成;崇义县城区奥林匹克运动场、章源休闲运动场、文昌体育公园等公共健身设施均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室内体育场馆分时段实行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部分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分时段免费对外开放,实现体育资源共建共享;崇义县16个乡镇、124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所有乡镇有公共体育健身运动场,社区有室内多功能全民健身馆,所有行政村、小区配有公共健身器材。截至2021年底,全县体育场地设施总面积达45.84万平方米,人均2.58平方米。

  为进一步扩展全民健身渠道,满足体育爱好者不同层次的健身需求,崇义鼓励有资质的社会人士参与体育设施建设,如健身馆、瑜伽馆、台球馆等系列高端体育场馆,受到当地市民的欢迎。

  加强要素保障破解“经费来源”问题

  在不断完善老百姓申报的健身场地、设施问题的同时,崇义县还着力破解经费来源问题。

  一方面,该县充分发挥国家体育总局对口支援优势,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近年来累计争取落实体育项目资金、器材设备7000余万元。另一方面,坚持将体育彩票公益金地方留存经费全部用于体育事业发展,每年列入县财政预算的群众体育工作经费超100万元,主要用于政府购买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以及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赛事。为进一步激发造血功能,2019年崇义县成立了良知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全县的体育场馆和赛事,公司盈利全部用于开展体育赛事和完善提升体育基础设施,进一步保障了崇义县全民健身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提升服务水平破解“科学健身”问题

  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为开展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质量奠定坚实基础。“我们一直致力于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打造一支专职、兼职和业余相结合的全民健身服务队伍。通过优化整合,目前崇义县体育协会(俱乐部)已经发展到3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450余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5名,为崇义的体育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曹月华介绍说。

  此外,崇义县还致力于打造群众体育赛事品牌。近年来,组织开展球类、广场舞、登山、健步走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50余次;持续举办了四届万人徒步大会、三届阳明轮滑节、两届全国城市旅游定向赛;2021年举办首届崇义越野赛等系列品牌赛事,形成了全民参与健身、乐享健康生活的新风尚。

  本报记者 李 征 实习生 王仕聿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专题】美丽江西生物多样性百科
  • - 【专题】牢记殷殷嘱托 书写精彩华章...
  • - 【专题】齐心协力 减塑限塑
  • - 【专题】青春百年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 - 【专题】关注英国集装箱谜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