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放
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还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后的这个暑假,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今年“暑假作业”、各类培训班不再是“标配”,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沉浸“题海”、奔波于各类补习机构,而是在更多元的实践作业中收获成长,如强化体能、开展美育实践、上好“行走的历史课”、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双减”政策实施所带来的新气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让教育回归良好生态,既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双减”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彰显了党和国家坚决治理教育乱象的决心。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首次将“减负”上升到国家层面。“双减”减什么?意见里说得很明确: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不仅要减,而且有时间期限,这些负担应在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一年以来,相关部门从“精减作业”入手,坚持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完善作业管理办法,精准分析学情,强化作业设计研究,切实减少了重复性、机械性作业,有效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同时,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压减学科类培训。面对培训机构出现的新变种,建立健全隐形变异培训排查整治机制,严厉打击“线下转线上”“众筹私教”“一对一”“以非学科名义开展学科培训”等违规培训行为,避免了所谓“超前”学习,维护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极大地减少了社会焦虑。
减掉的是负担,提升的是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还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实施国家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遴选2422节部级精品课;建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工作;升级建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一系列的举措旨在让学生在校内就学足学好,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除此之外,“双减”政策要求加强校内课堂与校外实践的结合,积极推动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全方位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相关部门还通过制作“双减”明白卡、宣传片及系列短视频,播出假期公益广告,指导各地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围。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从教育观念上解放了自己,留出时间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带孩子走进大自然、逛博物馆、艺术馆等,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人生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
“双减”政策实施取得重要成效,教育新气象扑面而来。据教育部委托第三方开展的调查显示,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均有效减轻,学生的睡眠、运动、实践时间普遍增加,家长更加关心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下一步,我们应当巩固成果严防反弹,找准问题消除盲点,强化治本提升水平,化解风险确保稳定,用心用情用力写好“双减”这篇大文章,确保“双减”工作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