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和希望,唯有在实践中领悟与践行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提升哲学思维能力,才能在新时代发展大局中处变不惊、实现自我。
对立统一思维方法。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事物永远都处在一定的矛盾之中,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把握矛盾的辩证思维方法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以辩证思维谋划事业发展。青年时期是脱离原始家庭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青年面对的是全新的人际社会关系,焦虑、彷徨与孤独是常态,激烈的社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新时代青年要提升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尤其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既看到主次矛盾,也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处理问题要依照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定,而不能陷入孤立、片面、静止的形而上学,因地制宜、依时而动,在综合把握中体现对立统一的辩证智慧。
历史思维方法。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就是要树立大历史观,把历史事件放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延展性中去审视,而不能把事件孤立化、片面化与静止化。忽视乃至割裂历史、现实与未来,会导致青年群体偏离历史存在的真实乃至违背大历史观,从而陷入历史虚无主义陷阱,得出与时代相悖的价值判断与非理性结论。新时代青年要强化历史思维能力,尤其要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系统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深入学习与思考中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与力量,真正厚植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
系统思维方法。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任何整体都是由一定数量的局部构成,强化整体与局部的关联,就是要从事物相关的各方面进行系统思考,反映的是全面、系统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当然,突出整体与局部相关性,不能等同于整体是一定数量的局部叠加,而是要突出局部要素之间的协调性。系统思维的匮乏常常会使人陷入短视,催生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新时代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尤其要秉持系统思维方法,力求在全盘把握中获得问题的最优解,既要看重对前人经验的学习,更要把当下状况与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一以贯之的整体规划中实现自我。
战略思维方法。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的思维等领域存在的客观规律,构成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制约性,同时,也为人们认识与利用客观规律进行事物发展态势的战略研判提供了依据。战略思维能力是指依据客观规律对事物发展研判的能力,是对事物发展态势的一种预测与评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青年是否具有洞察世界的敏锐性与前瞻性,不仅制约青年自身的发展,也关乎国家的前途与未来。新时代青年要学会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审视问题,透过表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在原则性问题上坚定立场不动摇,在整体性、方向性抉择面前冷静观察、谋定而后动,尤其要强化对客观规律的学习与掌握,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提升战略思维能力。
底线思维方法。底线思维是对事物质、量、度把控的思维,是人们根据需要和客观条件,划清并坚守底线、尽力化解风险、避免最坏结果、争取实现最大期望值的积极思维。青年时期正处于感性认知的量变阶段,理性认知与实践经验的相对匮乏往往会使该群体难以把控事物发展中的质、量、度。不同事物、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度,新时代青年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区别对待。一方面,要看到量是质的前提,在生活中既要划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另一方面,要看到质是量的必然结果,确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见微知著、未雨绸缪,确立前瞻性观念。
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方法依循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对常规思维的突破,是超越陈规、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能力的体现。当前,世界正在加速发展,创新已成为主导社会进步的力量与源泉。新时代青年要树立勇于担当、敢想敢干的创新意识,切忌邯郸学步、止步不前。要勇于追踪时代前沿,深刻洞察变与不变的规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当然,创新不是胡思乱想,更不是为所欲为,坚持并善于学习才能保证创新思维。新时代青年尤其要在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学习,积累经验、汲取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系南昌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周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