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C3版
讲述是为了“回家”
www.jxnews.com.cn    2023-01-20 04:46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杨苡 口述

  余斌 撰写

  译林出版社

  活到一定年纪,或迟或早会有回望的念头,回望来处,回望跋山涉水后云遮雾绕的风景,找寻离合悲欢后指向结局的线索。某种程度上,世纪老人杨苡先生的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便是这样一种回望。马尔克斯写过一本自传,叫《活着为了讲述》,阅读杨苡先生的这部书,我总会想,讲述或许是为了“回家”,回到珍藏童年记忆的家庭,回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全书以时间为主线,分家族旧事、中西十年、从联大到中大(上、下)四章,讲述了杨苡先生的成长、求学与婚恋经历。从亲情、友情到爱情,她以鲜活、丰富的细节,将那些想念的人、想说的事讲述得栩栩如生、历历在目。

  家是每个人出发的起点。“家族旧事”这一章,讲述了家族秘辛、家庭延伸出来的社会关系,还有家人的影响。所有这些,都在复杂而微妙地塑造着幼时杨苡的心灵。杨苡生于五四运动时,出身大家庭,祖父辈到父辈都横跨政商两界,其父杨毓璋曾是天津中国银行行长,交游广阔,多为当时政客名流。时代交替,家族运势也出现转折:先是父亲在她出生几个月后去世,之后,两个叔叔投机失利又败掉一大笔家产。幼年杨苡看到的大家族,类似《红楼梦》里的贾府,连她后来成为翻译界泰斗的哥哥杨宪益,都和贾宝玉那么像:家中骄子,天资聪颖,全家上下捧着,身边女眷环绕。在这样的旧社会大家族,封建礼教束缚性灵,发生了许多不堪的闹剧乃至悲剧。鸦片、小脚、姨太太,买卖女婢等,这些让杨苡“对家的印象很糟糕”,甚至产生了厌恶和恨。从童年到就读于中西女校的阶段,她都困在家庭的限制中。少女时期的杨苡,顶着“妨父”的白眼,受着母亲严厉的拘束,哥哥杨宪益、姐姐杨敏如的天资及家庭待遇又令她黯然失色。在她看来,巴金的《家》所写的简直是她家的翻版,她渴望像小说里的觉慧那样,离开家,“到外面广大的世界去”。在她乖顺的外表下,有着爱幻想的天真,对自由的向往,以及鲜明的爱憎。直到远赴昆明的西南联大求学,杨苡才在人生中头一次感受到自由,不问家庭出身的平等。秀美的山水、联大宽容的氛围、同学少年纯粹的情谊等,让她忘了求学条件的艰苦。自传中的一段,很好地概括了她当时的心境:“沈先生(沈从文)鼓励我埋头读书,我也没做到,成天看小说、唱歌、写长信,要不就是在麻布上绣我想出来的花样。我还买了把乐锯,亮闪闪的,没事就吱呀吱呀地拉,幻想着能在上面拉出托赛里的小夜曲。离开了家,一下子所有的管束都没了,我的兴奋还没结束,那情形有点像现在的年轻人结束了高考进大学,自由得不知怎么挥霍时间,就忙着兴奋了。”

  正如本书执笔者余斌所说,杨苡的讲述与读者“不隔”。无论是讲自己,还是描述亲友、各个阶段遇到的人,杨苡的讲述都有“临场感”。这种“临场感”的构建,得益于她以惊人的记忆力不断打捞出丰富细节,为还原当时情景提供了扎实细密的支撑。虽然杨苡年过百岁,但心态不老,今天年轻人挂在嘴边的“闺蜜”等词汇,她也信手拈来,时不时进行一番今昔比较。另有一重“临场感”,来自独特的文体。余斌与杨苡先生因书结缘,此后经常晤谈,时断时续长达十余年。书里的讲述,原本是一次次当面畅聊,书内书外,余斌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微妙的是,畅谈时读者是隐形的,所以杨苡先生能敞开说,不必顾虑,当聊天变成白纸黑字,“主持人”悄然退场,读者也便有了犹如“当面聆听”的阅读体验。

  追溯过往,也是一次次返回并确认自身“精神家园”的过程。杨苡先生的自述,不刻意说“金句”,但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学与人性之美的追求,感染力十足。回眸百年,她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但她的口述自传不似“巨流河”,更像一条“涓流河”。

  现在的人隔着时空看名人,像仰望璀璨星河,而杨苡先生躬逢其盛而不自抬身价,充当了“时光望远镜”,将其还原为一个个立体、可亲的“人”。在杨苡先生的自述里,历史只是背景,“好玩”“有意思”的人与事才是记忆舞台上的“主角”。而于众生之中见“我”,她的视角、取舍与感念,无不体现精神信仰与人生态度。比如对京剧大师梅兰芳,她记住的是其爱妾的葬礼,梅兰芳拄着丧棍,“鼻涕都快拖到地上了”,背后是一种不顾形象的、真切的哀痛。再如回忆沈从文,除了他一次聚会上袖口不时掉出来、又被塞回去的棉花,她还说“沈先生容易害羞”“挺容易哭的”。杨苡先生的叙述娓娓道来,悄然“去魅”,呈现一种更接近真实的状态。

  若想了解本书的“前世今生”及其作为口述史的独特价值,看余斌附录的万字长文解析《书成漫记》足矣。但那种让人沉浸其间的阅读体验、久久无法释怀的感动,只有亲自读过了才能得到。乍看书名,未免浅白,可一经翻阅,越读越难放下,阅读时,有哈哈大笑,有莞尔一笑,有潸然泪下,有百感交集,合上书,再看书名,莫名地觉得熨帖,说到了心坎里。

  □ 李吉姆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专题】2023新春走基层
  • - 【专题】2023江西两会
  • - 【专题】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
  • - 【专题】聚焦2022国家宪法日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