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C2版
加快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江西建设
www.jxnews.com.cn    2024-02-05 01:34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江西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地生态屏障、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水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我省应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路子,加快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江西建设。

  完善体制机制筑牢保护根基。一是坚决推动已出台的政策法规落地见效。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了《江西省森林条例》《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关于切实做好江西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全省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政策,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应充分调动政府、社会等各方力量,在生态保护实践中严格落实各项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生态保护氛围。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执法监管。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的关键之一。自然界生物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通、信息传递等构成结构精密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越丰富,就越能保证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要加快推动制定出台相关规章制度,积极引导生物多样性向主流方向发展,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面纳入我省农业、林业、渔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措施有效实施。强化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的法规体系建设,加大对非法买卖野生动植物和破坏生物多样性行为的执法监管力度,构建系统完备、衔接配套的涉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框架体系。

  不断增强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一是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加快开展我省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本底调查,全面推进长江-鄱阳湖、怀玉-武夷山、南岭山地、幕阜-罗霄山、赣中丘陵盆地等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生态系统、重点生物物种及重要生物遗传资源调查评估。组织筛选我省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果中珍稀濒危属性、特有属性、经济属性较高的物种。二是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一体化动态监测和数字化治理机制。依托国家、省级相关部门现有平台,强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在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应用,推动生物多样性监测现代化,定期发布物种健康状况与栖息地质量监测结果。充分整合利用各级各类生物物种、遗传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构建科学、规范的野生动植物、生境和生态系统监测数据库管理系统,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持续开展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生态系统状况和服务功能评估,定期发布评估报告。开展我省珍稀濒危物种状况专项评估,对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水松、南方红豆杉、红豆杉、资源冷杉、大别山五针松等,要充分掌握其生存现状和受威胁程度。四是积极推进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做好生物遗传资源、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探索金融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江西路径。构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我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体系,发挥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源配置功能,围绕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重点领域,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机制。

  促进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协调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油茶、竹、森林药材等林业产业。我省现有油茶林1676万亩,竹林面积1765万亩,林下经济综合产值达1836亿元,金溪、吉水香料香精产业集群在全球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要积极推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培育大量生态产品走向市场,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大力实施森林城市、森林乡村、乡村森林公园、乡村风景林建设。我省11个设区市现已全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全国首个实现设区市“国家森林城市”全覆盖的省份。要依托我省优质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森林旅游和康养产业,构建以森林旅游和康养为主产品的旅游目的地,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守护我省生物多样性提供新路径。三是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衔接。围绕我省重要畜禽品种群体细胞库和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培育、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基地建设、林下经济与特色农产品、生物资源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替代资源研发等领域,加强科技支撑,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扶持发展珍稀极危物种、濒危药材保护和替代品开发,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推动生态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江西省科学院副研究员 贺伟华)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专题】诗意江西
  • - 擘画新蓝图 奋进新征程——聚焦2024...
  • - 【专题】九九重阳节
  • - 【专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 ...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