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已广泛应用于群众就医、购物等生活场景,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给部分老年人带来了困扰。萍乡市安源区医保局聚焦部分老年人不会说普通话、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等难题,通过开发方言播报识别系统、信息授权等举措,帮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近日,安源区丹江街道丹江村村民黄友良有点发烧,他来到村卫生所看病。“就是感冒了,我给你开点药,这里有语音识别系统,你只要对着屏幕说出你的信息,就能实现医保即时结算。”村医宁武华向黄友良介绍村卫生所里安装的智慧医保“村村通”终端设备。
黄友良听完介绍却面露难色,因为今年62岁的他不会说普通话。
“没关系,这个电脑能‘听’懂萍乡方言。”宁武华将智慧医保“村村通”平台的识别萍乡方言功能打开,让黄友良实现足不出村能报销。
安源区医保局党组成员、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肖露佳介绍,安源区现有60岁以上参保群众3.5万余人,不少老年人自小就是听乡音说方言,不会说普通话,甚至听不懂普通话。为此,安源区医保局依托全省智慧医保“村村通”平台,组织开发萍乡方言播放识别功能,这样就能让所有人无障碍地使用这一平台。
今年67岁的钟建萍是安源区安源镇石板村村民。近日,钟建萍的女儿给她买了一份商业保险,保险公司在投保前需要查询被保险人的既往病史、就诊等情况。
“保险公司打来电话,要我去村里的卫生所办理个人信息授权。”钟建萍告诉记者,因为自己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在村医彭广生的指导下,通过智慧医保“村村通”平台刷脸,查询到了自己的医保信息,并将信息授权给了保险公司使用。
彭广生告诉记者,很多老人没有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不会通过网络办理医保业务,这成了老人不能享受数字红利的痛点,特别是一些老人忘带医保卡,又不会操作电脑和手机,就卡在了个人信息授权这一关。安源区在智慧医保“村村通”平台上增设“医保个人信息授权查询和使用”专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通过人脸一扫,就可以将本人医保信息授权给第三方机构查询和使用,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办理医保业务。
除此之外,针对腿脚不便、空巢老人等群体,安源区还推出了上门服务、帮代办服务,只要他们联系所在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医保专干,或者是卫生所的村医,就能享受到帮代办服务,比如代收报销材料,帮助操作缴纳医保费用等。
截至目前,安源区医疗保障局各项“适老化”医保服务已推广应用到全区的60家村卫生所(室),方言播放识别和“医保个人信息授权查询和使用”应用已实现全覆盖。
本报全媒体记者 洪怀峰 实习生 殷雨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