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C2版
沃土耘梦
www.jxnews.com.cn    2024-04-12 04:33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 胡光华

  如果你来乡村,会发现这是一个希望升腾的季节。无垠的大地,百花怒放,万物奔忙,像被谁打翻了的调色板,又像被谁拨动了的琴弦,昂扬着生命的律动。这些鲜活生动的创造,就源自那些平凡的守村人,那些可亲可敬的乡村创业者。

  带全国网友当闹的“阿Q村长”

  一大早,“阿Q村长”和他的网络直播团队开着车,在清脆的鸟鸣声中和油菜花的芬芳里出发了。他们要到分宜县杨桥镇的集市当闹(赶集)。

  “阿Q村长”大名曾素华,新余市渝水区界水乡联盟村人。“带全国各地网友到新余当闹”,是他现在的工作常态。每天都有乡镇当闹,所以他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各个集市来回赶。

  一到杨桥镇集市,当闹的乡亲已经把集市的空气焐热了。搭好设备,测试网络,立马开播。抖音直播间,曾素华西装革履,帅哥一枚。

  “兄弟们,这是这位大爷种的辣椒,上链接了,需要的赶紧下单!”曾素华直播间一吆喝,一分钟不到,大爷的3公斤干辣椒就被抢完。接过90元钞票,大爷乐得眼睛眯成了缝。镜头里,曾素华又跟一位90多岁的大爷聊起家常,把大爷的干萝卜丝、干豆角、干豇豆、土鸡蛋挂上链接,很快也被抢购一空。

  3个小时的直播,曾素华带来的2000多元现金,全部进了大爷大妈的口袋。而他的车后备厢,被各色农家干货鲜品塞得满满当当。回到公司,小伙伴又将忙着分拣、打包、发货。几天之后,产自新余的农产品,将进入全国各地网友的家门。

  带全国各地网友当闹,把新余农产品卖到全国——这是曾素华今年重点布局的直播新赛道。用他的话说,镜头直接“黏”到父老乡亲身上,帮他们把自产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卖出去。通过当闹带货,他已经为乡亲们增加了4万多元收入。

  我问他,带这样的散货,是不是特麻烦?他说确实,品种多,零散,而且同种货因为品相、质量不同,价格也各异。负责上链接的小伙伴紧张得眼都不敢眨一下,生怕打错价格。打包发货也琐碎多了。

  我知道,其实“阿Q村长”是不怕麻烦的。因为他说了,自己有一种农村情怀,就想通过团队努力,帮父老乡亲多带些货,增加些收入。

  “阿Q村长”干这行,得从2020年说起。那一年,受疫情影响,加之父亲身患重病,在深圳开办文化传媒公司的他,不得不回家照顾父亲。返乡后能干点啥?他苦思冥想。

  联盟村是新余重要的商品蔬菜基地,常有游客进村体验农耕生活,顺道买些城里人稀罕的土特产。曾素华突发灵感:利用抖音网络直播带货,一定能让更多农村土特产进城。

  他似乎看到了下一个创业风口,便招兵买马,吸纳了13名年轻人,成立新余喜得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利用“阿Q村长”抖音账号,从事农村电商事业。

  眼看“阿Q村长”抖音账号粉丝量破了50万,曾素华雄心勃勃开始直播带货。不料第一次试水就“翻车”了。

  那天,他们为渝水区一家猕猴桃种植基地做直播。没想到一开播就火了,一天下来,卖了2000多单、5000多公斤猕猴桃,快递公司直接把两部车开到基地载货。

  谁知正在兴头上,一盆冷水兜头浇下。因为果子没分等级,更要命的是店铺没有客服,买家未得到任何回应,一时间投诉不断。结果,店铺被关闭,资金被冻结,还要处以罚款。

  一场直播干掉一个店铺——这是曾素华始料未及的。所有问题归结为一个:没有掌握网络直播带货的系统知识,缺乏实操经验!

  曾素华决心外出取经,把团队拉到全国各地,到不同水果主产区现场,一边学习知名主播带货,一边甩开膀子亲自实践。

  一年来,他们到过海南海口卖凤梨,到过海南陵水卖荔枝,到过湖北秭归卖脐橙,到过广西百色卖芒果,到过甘肃民勤卖蜜瓜,到过陕西周至卖猕猴桃……

  其间翻过车、中过暑、遇过沙尘暴,苦累就不多说。就说收获吧,这支年轻的创业团队,终于熟悉了直播带货产业链的运营,提升了全流程综合带货能力,也培养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然而,最大的收获,还是收获了感动,坚定了服务“三农”的理想。曾素华永远不会忘记,那次在甘肃民勤县沙漠地帮一位孤寡老人卖蜜瓜。那位大娘种了四五亩沙漠蜜瓜。曾素华一行在大娘家住了6天。

  直播的那几天,大娘每天送馍、送水到地里给他们吃,“孩子孩子”地叫着。最终,大娘近万斤蜜瓜卖出去了,愁云从她额头散去,她笑得像个孩子。曾素华他们临走时,大娘恋恋不舍,不停地抹泪。

  回到新余,“阿Q村长”终于可以大展手脚。他帮仙女湖区河下镇的黄金贡柚种植户胡细平直播带货,一个下午卖了1.5万多公斤柚子,种植户进账近10万元。胡细平激动地拉着曾素华的手:“‘村长’,明年我们再好好搞一下!”

  黑山羊、腊肉、萝卜、米粉……“阿Q村长”走进一个个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帮助人们把产品卖向全国各地。

  如今,曾素华5个视频账号有粉丝130多万。新余喜得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为本土影响力极大的直播带货团队。“阿Q村长”有自己的规划:继续做好大宗农产品专场直播带货的同时,将触角向乡镇集市延伸,带动更多散户乡亲销售土特产。

  他还成立了腊味生产车间,注册了“阿Q村长”商标。去年通过电商卖了两万多公斤腊肉,今年呀,不会少于4万公斤。

  山窝窝里飞出个“金凤凰”

  蛋黄般的太阳刚躲进西山,渝水区良山镇夏莲村就被拉上了一层薄薄的黑幕。范小华的3万多羽蛋鸡开始伏下身子安静下来,为第二天的生产积攒能量。

  此时,1300多平方米的鸡棚熄灯了,静得只听见蛋鸡们轻微均匀的呼吸,偶尔从北墙上传来几声排风扇沉闷的转声。

  范小华蹑手蹑脚进入鸡棚,蹲在靠南边的鸡架脚下,屏住呼吸,竖起耳朵仔细听。四五分钟后,没有听见异常情况,她便放下心来,回到住处睡安稳觉去了。

  这是范小华每天的“必修课”之一——听。她有四门“必修课”:听、看、闻、巡。听,就是听蛋鸡呼吸有无异常,听它们有没有咳嗽;看,就是看鸡粪的颜色和干湿度;闻,就是到排风扇下风口闻鸡棚里排出的空气;巡,就是巡查鸡冠的颜色变化、鸡爪的光亮度。通过听、看、闻、巡,及时发现蛋鸡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防止规模性发病。

  说起来,范小华从1990年当“鸡司令”,已有34年了,早已奠定了她在全市蛋鸡养殖界的“江湖地位”。在她身上,有着省人大代表、“江西农业经济杰出人物”“江西省女创业带头人”等光环。她创办的新余市森凤蛋鸡养殖有限公司,曾获得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全省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称号。

  然而,即便这样,范小华仍然丝毫不敢马虎。因为在几十年的创业路上,她曾跌倒过多次,又都艰难地爬了起来。

  2008年那场冰灾,把范小华的鸡棚压垮了,蛋鸡受冻感冒,引发大肠杆菌感染、腺胃炎,死了几千羽。为及时止损,她匆忙使用磺胺类药物治疗,结果用药量没掌握好,造成鸡蛋畸形、药残超标,产品检测不合格。于是,她忍痛将10多吨鸡蛋全部销毁,损失将近20万元。

  养鸡虽是传统产业,但科学养殖很重要啊。范小华跑到湖北孝感一家养鸡协会学习了两个月,后又找到樟树市一位老中医,想请他给蛋鸡开中药方子,增强免疫力。

  老中医说只给人开药方,没给鸡开过药方,就是不答应。范小华软磨硬泡了3个多月,老中医才答应试试。这一试,就是好几年。他们不断调整中草药的种类和剂量,最后才把方子确定下来。

  范小华让蛋鸡吃上了中草药,还吃上了其他养鸡场不知道或舍不得使用的、含有益生菌和微量元素的饲料。所以,森凤牌鸡蛋大受市场欢迎,占新余鸡蛋高端市场份额的六成。

  当事业兴起之时,又一个“雷”劈到范小华头上。2015年,丈夫租下一个农场,准备在特种水产养殖领域大干一场,却突遭意外去世。特种水产养殖梦想破灭,全家一下欠债数百万元。

  债务的重压让范小华甚至想放弃自己辛苦打拼的养鸡事业。但夜深人静之时,她总会想起一路过来的创业历程,想起跟随了十几二十年的老员工。她咬咬牙,下定决心要扛起来。

  犹如凤凰涅槃,也是精诚所至,范小华的蛋鸡养殖事业又进入崭新阶段,年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创办的合作社曾带动三四百户农民养殖两万多羽蛋鸡。这几年,还收了多名上门拜师的徒弟,免费传授科学养鸡技术,使他们成为家乡有名的养鸡专业户。

  范小华告诉我,别看她年纪大了,但学习新事物的兴趣没有减少。2021年,她动员曾在大学学机械专业、在省外做电商的儿子返乡助她一臂之力。那时,她就在心里规划着自己的智慧养殖模式——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梦想啊!

  2022年,是森凤公司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范小华投资引进智能化的养殖设备,建起了全新的养殖厂房。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监测控制上料系统、供水系统、喂料系统、捡蛋系统、污水处理和环境控制系统,实现全环控、机械化、自动化的现代高效生态养殖。

  创新的养殖配方,智能化的生产管理,让范小华的蛋鸡更“年轻”。一般的蛋鸡养到500天基本就“下岗”了,要换新的鸡苗。她的蛋鸡养了快590天了,还没脱多少毛,鸡爪光亮,眼睛有神,一天产蛋2.4万个呢。要知道,这批鸡产蛋高峰期一天才2.9万个。

  范小华在新余城区有个面积300多平方米的鸡蛋配送中心,每天8个工人忙得不亦乐乎。带着蛋鸡体温的蛋,从生产线上一下来,就被送到配送中心,喷码、分拣、包装、配送,销往浙江嘉兴、福建泉州以及江西多个城市。

  坐在我对面的范小华57岁了,虽经历创业风雨,却不显人生沧桑。问她有啥心得,她爽朗地笑道:“心得嘛,就是干事创业一定要执着。顺便跟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说一句哈,不管遇到啥事儿,都要坚强,挺过去就好了。”

  “香菇大王”为乡亲撑起一把“致富伞”

  当32岁的付小华回到家乡渝水区下村镇袁家村塘里村小组,说是要种香菇时,就把村民惊住了:从煤炭运输、混凝土搅拌等行业,转到种食用菌,这跨界跨得也太大了吧。但付小华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返乡为家乡面貌的改变做点事情,为乡亲们增收做点事情。

  通过几个月考察,他发现新余市还没有上规模的香菇生产基地,本地市场销售的食用菌基本来自湖北、福建等地。且香菇等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付小华在乡村调查中还发现,农村有大量的秸秆、木屑等原材料。一切条件似乎都已成熟。2015年3月,付小华成立新余市欣欣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家乡流转700多亩土地,购进生产设备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

  他回村种香菇,不少村民并不看好。为啥?要文凭没文凭,17岁就到广东闯荡了。要专业没专业,食用菌咋长出来的都不知道。唯一令人服气的,就是脑瓜子转得快,有胆气。

  付小华心里明镜似的,在家乡创业,没有村民的支持和参与,是很难有成就的。他看在眼里,也不说话,其实心里早就明白。那段时间,他总往山东、福建、浙江等地考察。说是考察,其实就是挖人才呢。

  不久,村里就来了四五个福建、辽宁等地口音的外地人。这些生面孔,就是付小华高薪聘请过来的食用菌生产专业技术人才。

  5月至9月,是香菇菌种培育期。这几个神秘外地人,也不怎么和村民交流,一天到晚钻进菌种培养车间,不知道鼓捣啥。村民想探个究竟,也始终得不到答案。

  答案在当年10月就揭晓了:付小华种出香菇来了!种植大棚里,排列整齐的菌棒上,撑起了无数把娇嫩的灰褐色小伞。大伙儿感觉眼睛此刻不够用了,嘴里发出“啧啧”声。付小华在旁边听着,心里直乐。

  看到香菇出来了,且市场供不应求,欣欣荣公司一下子吸引了80多名村民就业,月工资4000多元。制作菌棒的那几个月,可以吸纳200多名村民务工。

  位于袁家村塘里村小组的公司总部,有300多个种植大棚。后来,付小华在那里推出大棚认领模式,有种植意愿的员工或村民,都可认领大棚种香菇,公司统一提供菌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

  听说有这种好事,很快30多户村民认领了6个大棚。付圳古夫妻俩就是其中一户。夫妻俩认领大棚种植了4万个菌棒,年产香菇4万公斤,销售收入30多万元。

  看着村民种香菇挣了钱,生产积极性高涨,付小华心里也像吃了蜜。只有大伙都参与进来,产业才能越做越大,乡亲们的日子才能越过越美。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推进,付小华心中有了更大的一盘棋:通过“公司+村集体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模式,在全市建设香菇生产基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带动更多乡亲增收。

  彼时,各地正在寻找脱贫产业项目。付小华的发展规划,深深打动了他们。最后,欣欣荣公司吸收渝水区、分宜县等地32家村级合作社加入,培养了50多个致富带头人,下派到24个生产基地,并与3300余户农户签订食用菌种植合作协议,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83户。

  就这样,付小华在全市结下了2000多户“穷亲戚”,欣欣荣公司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之中。小小香菇,让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现在,小小香菇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之路上,为脱贫户撑起一把把“致富伞”。

  我来到欣欣荣公司时,正遇上山东、吉安的客户过来拉货。从辽宁聘请过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张丽艳,正和丈夫忙着指导工人打包、过秤、装车。两口子在袁家村塘里村小组一住就是7年,早已把这儿当作家了。

  而旁边近3万平方米的菌种培养车间内,公司管理人员时方兵正为即将到来的菌种培育作准备。他3年前从九江过来,成为付小华的得力助手。他告诉我,欣欣荣公司除了主打香菇产品,还在试种羊肚菌、松茸等食用菌,丰富公司的产品种类。种植基地会产生大量废弃的菌棒,2021年公司建起了有机肥厂,利用废弃菌棒年产3万多吨有机肥。

  付小华还有一个想法,走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如今,在塘里村小组,1.6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大棚已建成,将赋予它菌菇种植、果蔬种植、采摘体验、科普教育、旅游观光、拓展培训等功能,让大伙吃上乡村旅游饭。

  付小华笑着说,你早来一天就好了,昨天有个200多人的团队过来观光体验了呢!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锦绣中国年
  • - 大江城市观察
  • - 【专题】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
  • - 大江3·15 为你维权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