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共青团江西省委授予22名优秀青年第27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其中有一批科研工作者,他们矢志科研,不负青春,闯关夺隘探索未知,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铮铮誓言,充分彰显新时代江西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敢于探索求真务实
喻恺,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教授,从事土壤污染防控研究。
“青年科研工作者要敢于探索未知。”多年来,喻恺一边学一边研究、一边实践一边探索,辗转于实验场所、污染场地、教学课堂,扎实开展基础科研。针对土壤环境污染领域的关键难题,他研发出目前世界上已知活性最高的原子簇级零价铁污染治理修复材料,开发了多维度污染土壤评价与修复技术。
为获得土壤污染对比背景数据,喻恺奔赴全国各地土壤监测点采样化验。他曾和同事两人日夜兼程驱车2200公里奔赴内蒙古的西北部、背负仪器设备和几十公斤的土壤样品行走在茫茫戈壁……黑龙江佳木斯、甘肃白银、云南红河等地都留下了他为科研奋斗的印迹。
科研很艰苦,但是努力付出就有回报,由喻恺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制定的“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2019版)”,于2019年由生态环境部推行为国家行业标准。
基础科学研究的落脚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为助推土壤修复产业升级,喻恺着力促进成果转化,目前已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30余项实际场地污染修复项目。作为省生态环境厅土壤污染防治核心专家,他在几十项污染场地实际工作中积极引入先进环境管理与精细化技术经验,成效显著。“每当看到经过治理的地块焕发新的生机,会特别自豪,觉得运用所学改善了环境,推动了城市发展,这正是矢志科研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此次荣获第27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喻恺表示,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鞭策,他会将荣誉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矢志科研报效国家。
保持热忱勇毅前行
“我成长的每一步都凝结着恩师们的教诲与关怀,作为青年,我们要向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学习,勇攀科学高峰,努力报效祖国。”杨慧,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第27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杨慧长期专注于畜禽遗传育种和肠道菌群基础研究和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实现了基础理论和育种技术的创新,推动了国内畜牧行业科技进步。
针对一项国际研究难点,杨慧作为科研主要完成人和课题组成员,收集了5100多份实验样品,经过不断探索、试验,最终该项科研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这是我国畜牧学科领域首篇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成果,对于培育节粮型和快长型生猪新品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科研充满挑战,挫折乃是常态。“科研工作者要坐得住冷板凳,目标清晰,矢志不渝,多总结反思,在挫折中勇毅前行。”杨慧说。
近10年,杨慧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影响猪生长性能的肠道微生物鉴别及应用。她告诉记者,提升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可以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肠道微生物可以提供宿主自身不能完成的一些生理功能,如合成维生素、消化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等,那么肠道微生物是否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猪的经济性状呢?
杨慧在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院士和陈从英研究员指导下开始课题研究,鉴别分离出多株肠道益生菌株,构建了家猪微生物菌株库,系统分析肠道菌群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从而科学阐明肠道微生物影响猪生长性能的分子机制。
今年4月,杨慧入选第八届中国未来女科学家计划,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科研工作者。杨慧表示,将带着对科研的热忱,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为推动畜牧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