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峡江县金坪民族风情小镇火爆“出圈”,共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其间,央视现场直播、知名旅游博主制作小视频,让金坪民族风情小镇曝光率陡增。
“把一个农场打造成网红景点,真是不简单。”南昌游客李女士一行人,听完介绍后纷纷给景区点赞。
金坪民族乡是我省为数不多的多民族乡,聚居了京、侗、瑶、壮、苗、彝、傣、畲等8个少数民族,成为民族文化交融之地。近年来,为了更好展现金坪多民族文化特色,峡江县先后投资近2亿元打造金坪民族风情小镇,结合8个民族的节庆、服饰、饮食、建筑、娱乐等独特民俗文化,陆续建设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场所,并将小镇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梅花坪林果基地串联成线,打造出一个既能领略民族风情,又能饱览山水风光和体验乡村野趣的景区。
日前,记者来到占地近20平方公里的金坪民族风情小镇,高33米的侗寨鼓楼居于景区正中,京庐、瑶居、彝屋、壮栏、苗阁、傣楼环绕在鼓楼四周,民俗博物馆、民族主题公园、民族美食餐厅、民族文化礼堂等分布景区之中。鼓楼之下,当地群众身着民族服装,迎接八方来客。唱山歌、跳竹竿舞、摔碗酒、孔雀宴等特色民俗活动次第上演,引来游客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瑶族村民郑馨贵每天的工作是打理景区内果园和参与民俗表演,他种植的桑葚、水蜜桃、翠冠梨等水果品质好,从不愁销路;傣族村民周世勇种植了樱桃、黄桃、猕猴桃等水果,除游客来果园采摘外,妻子冷小燕擅长直播带货,有时一天可销售5000多单,两口子一年可赚30多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村民参与演艺活动,既解决了就业,又发展了当地产业。”金坪民族风情小镇景区策划经理谢学龙表示,景区周边的村集体共同出资成立江西侨之家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参与策划组织旅游活动,推进农文旅融合,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金坪民族乡嬗变的背后凸显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据谢学龙介绍,为破解传统果业专而不精、特而不强的问题,该乡出台奖补政策,引导鼓励群众改种樱桃、黄桃、蓝莓等高附加值水果,通过订单销售、电商带货等方式连接果品生产端“最初一公里”和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初步形成“月月有新品,四季可采摘”特色休闲农业体系。同时,该乡依托4800亩果业种植面积,在核心区域打造20个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农事体验及户外运动于一体的生态采摘基地,让景区没有淡季,游客纷至沓来。
丰富旅游业态,更要延伸产业链条。当地还利用由老安置房改造而成的热敏灸小馆、以星空帐篷为主题的网红蝴蝶泉营地等,让游客留得住、愿意来、来了还想来。
本报全媒体记者 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