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从宜丰县棠浦镇向南5公里,记者来到有着千年历史的南坪米粉发源地——南坪村。南坪米粉以其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口感爽滑强韧而受到群众喜爱。如今,在村里的统一组织下,南坪米粉逐步走上现代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南坪米粉因南坪村而得名,据记载,早在南宋时期,南坪米粉便是上等贡品。经过千年传承,南坪米粉成为棠浦河流域的独特饮食文化。南坪村党支部书记王立新领着记者,走进一家传统作坊介绍:“南坪米粉的制作工序包括浸米、洗米、磨浆、榨干、煮团、揉团、榨丝、煮粉、冷却,最后再晒干包装。如果要吃新鲜米粉,要提前一天跟作坊老板打招呼,第二天早上五六点就可买到。”
“千百年来,南坪人制作米粉颇为讲究。出一缸粉,非得要7个人同心合力不可。两人把碾、一人添料、一人刮碾轮、一人舀浆、一人把灶、一人守锅,制出的米粉又韧又香。”村民易小波制作南坪米粉已有数十年,她的作坊日产量约151公斤,主要卖给土特产店,每公斤售价约20元。“我还开了网店,通过线上扩大了外地市场,去年总收入有30多万元。”易小波说。
据了解,南坪村有15家米粉生产作坊,一年销售约10万公斤,收入200余万元。如今,为了让传统工艺走出作坊,村里推行标准化制作工艺流程,带领村民走产业致富路。
2023年12月,南坪村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68万元,建成南坪米粉生产加工厂,并购置大型烘干设备,在“不离土”“不离味”的前提下,以现代化、产业化生产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走进这座面积38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厂内干净整洁,各种机器分门别类,内设浸米间、储藏室、检验室、消毒室、成品库等。加工厂通过现代化设备代替传统作坊,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升,一天可加工500公斤大米。“工厂引进的大型烘干设备可以全年运行,克服了米粉晾晒受天气影响的弊端。”王立新说。
为了助推产业发展,南坪米粉生产加工厂采用承包合作方式,即由一名村民承包经营,向全村农户订单式收购大米,并聘请村民就近务工。
提到承包加工厂,村民王佳伟告诉记者,他此前一直在上海做生意,得知村里建了米粉加工厂,便想回乡贡献一己之力。“我们加强与省内外实体店的合作,开通电商渠道,让更多人能吃到正宗南坪米粉。”
“镇里已经成立支持南坪米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创新生产工艺,研发衍生产品,提升南坪米粉品牌的美誉度。”棠浦镇镇长曾少伟对南坪米粉发展前景信心满满。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