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B1版
美丽江西渐行渐近
——写在第53个世界环境日之际
www.jxnews.com.cn    2024-06-05 04:47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6月4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六五环境日省级主场活动在赣州举行。此次活动首次聘请了10名来自不同领域的省级特邀生态环境观察员,号召更多人关注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全省大力推进美丽江西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合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迈出坚实步伐。

  增添绿色底色

  蓝天白云、山峦叠嶂、水鸟蹁跹……近日,由省生态环境厅、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首届美丽江西摄影大赛获奖名单公示,摄影爱好者用镜头捕捉并展示了我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省始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有力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2023年江西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晒出了一份环保成绩单:2023年,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96.8%,再创历史新高;全省11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2年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7%,创历史最好水平;长江干流10个断面连续6年、赣江干流33个断面连续3年保持II类水质;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成绩单的背后,是立足江西实际、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生动实践。开展工业企业“减排年”活动,推动大气污染全域全境全面治理,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上下联动、及时响应的工作体系;持续开展流域生态补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第二轮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确定全省耕地土壤污染重点县(市、区)名单和重点乡镇名单,基本完成企业周边耕地污染问题排查工作……一系列生态“组合拳”,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增添了绿色底色。

  推动低碳发展

  从践行“光盘行动”、坚持低碳出行,到节水节电、拒绝过度包装,“绿色低碳”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方式,引领社会新风尚。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一手减污,一手降碳。近年来,江西不断强化低碳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绿色动能。我省深入探索碳排放、排污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在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省内45家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盈余368.86万吨,折合碳资产约2.83亿元;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与金融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共同建设减污降碳、碳减排等重点领域项目库;探索创新试点,为带动全社会践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板,赣州、吉安、南昌三市在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评估工作中获评优良等次。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白鹤在空中翩翩起舞、蓝冠噪鹛在枝头嬉戏鸣唱、青头潜鸭在水里觅食游动,绿水青山成了珍稀野生动植物生长的乐园,这背后是我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努力。目前,全省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542处,有效保护了90.98%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

  为守护赣鄱大地的万物生灵,我省积极探索具有江西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健全完善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启动《江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江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工作;推进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监测预警平台运营,掌握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持续6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打击自然保护地违法犯罪行为,为生物多样性保驾护航。

  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越来越多地方加入生态示范创建的行列,并带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质增效。去年,我省创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7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

  “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生态环境更优美”正成为现实,美丽江西渐行渐近。(朱晨欣)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专题】担负文化使命 繁荣赣鄱文化...
  • - 【专题】续写红土圣地荣光 推动革命...
  • - 【专题】文化中国行
  • - 网络中国节·清明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