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C3版
端午不止于传统
www.jxnews.com.cn    2024-06-07 04:57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端午节:国家、传统与文化表述》

  宋颖 著

  商务印书馆

  宋颖的《端午节:国家、传统与文化表述》是一本研究端午节的专著,作者从民俗学角度介绍了端午节的历史流变、端午习俗的事项类型、少数民族与端午元素、民族国家与端午节的现代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午节等内容。

  本书给了我们一个观察端午的新视角:端午节不只是一种传统的民俗,它参与具体历史传说的记载和表述,在广泛的社会文化意义之外,还兼具浓厚的国家和民族色彩,并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延伸出新的意涵以及更多的现代意义。

  龙舟竞渡:从生存意识到竞技交流

  中国民俗学家黄石在《端午礼俗史》中,梳理了端午节两千多年的源流,他认为,端午节是“逐疫节”,是送瘟禳灾,是生存欲的表现,竞渡是“禳灾之举”,端午的诸多礼俗都是“应天顺时”的具体表现。作者宋颖通过梳理和分析众多著作,认为端午习俗多样,但无非是为了驱邪避恶、护佑家宅、谋求生存。

  书中提到,人们在龙舟竞渡时祈求平安健康,但端午龙舟竞渡是带有明显的尚武之风的竞技活动,有时被认为滋生事端,甚至造成人员伤残。为达胜利,竞渡过程中掷石对打等干扰对手的手段也经常出现。类似掷石对打的风俗最初可能是为了制止外人入侵,而后逐渐地发展成为当地人习武竞技的一种方式。这与勾践练兵、伏波练兵等用来解释竞渡习俗的一类说法类似,这也说明部分地区端午习俗是与当时的生存环境和军事训练高度融合的。

  由龙舟竞渡争先所引发的过激情形在地方志的记载中常有所见,以至于各地“官常严禁之”“官厉禁之”“近严禁之”……

  本世纪初也偶有新闻报道某些地区端午掷石对打引发械斗。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方也在努力推动规范节日活动。龙舟赛事“自然地逐渐从与民间信仰相结合的竞渡中,走向了体育强身的竞赛”。如今龙舟竞渡已变成一项全民喜闻乐见的竞技比赛。

  此外,龙舟竞渡在东南亚已经发展成为体育运动赛事,中国近年来也频繁举办国际龙舟赛事,达到了很好的跨文化交流效果。

  屈原精神:从高洁志向到爱国主义

  本书提到,闻一多在抗战初期将屈原解读为“有骨气的”文人,说他是“有意大声歌咏爱国的诗人”,与当时救亡的时代主题结合起来,将诗人屈原树立为标志着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爱国主义形象。而闻一多本人为革命奔走遭到刺杀的经历,更加强化了这一形象的感召力。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还曾特意写就一本话剧《屈原》,配合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来歌颂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可见,与其他节日相比,端午节承载着更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端午的源流传说很多,但文化上绑定最深的当属屈原,高洁的品格和悲剧的人生,经典的中国式浪漫主义文学形象,历代文人骚客的传唱,使得屈原与端午的故事家喻户晓。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和文献中,屈原主要以刚烈忠臣、志向高洁的形象“出现”,如苏轼“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但近现代以来,在外敌入侵强敌环伺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经一众革命家的修补提炼,逐渐把屈原代表的高洁志向转变为适应革命需求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认为,屈原在文学作品及历史记忆中的文士“清高”品格,在这种重塑中发生了转向,成为关系着民族危亡的“崇高”精神的代言,在救亡时期发挥了号召和凝聚国人的作用。

  端午传承:传统之旧与年轻人之新

  如今全球化进一步加深,中国也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城市化浪潮,农业时代的乡村集体生活被重构,从农村走向城市的新居民们,没有了过去以宗族为纽带的集体生活,也没有开展传统习俗的客观条件,端午背后关于国家的、民族的、社会文化的意义都在逐渐淡化。

  作者提出了一个自己的观察:一旦社会、文化、习俗出现问题时,一些人就将之“归罪”于年轻人。

  一些掌握着传统的话语权的年长者们歆羡于年轻人成长于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多元时期,惊叹于他们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与多元包容的审美,但一旦传统文化遇到发展困难,他们又固执地归因于年轻人对传统的“无知”。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的传统一直在变化,包括前面讲到的端午与屈原精神,我们就不会一味地指责年轻人“不懂”传统,“不懂”端午。

  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曾把“文化”定义为“生活在一起的方式”,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如今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每一次转变,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方式”都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国家的文化处于永恒的流动状态。”因此,传统节日与年轻人应该“双向奔赴”,没有年轻人的传承,传统节日会被遗忘。而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年轻人何论文化自信?

  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将何去何从?本书或许给了我们一种答案:“发挥作用的不仅是民众的文化感觉,学者的文化研究和国家的文化政策也都将起到重要的调节与引导作用。”

  □ 甘星星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专题】担负文化使命 繁荣赣鄱文化...
  • - 【专题】续写红土圣地荣光 推动革命...
  • - 【专题】中国梦·劳动美
  • - 【专题】文化中国行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