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C3版
“艾”意慢慢长
www.jxnews.com.cn    2024-06-07 04:57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立夏之后,江南进入雨季,草木沐雨而旺盛。宋朝张耒的《离京后作七首(其五)》云:“过雨坡塘处处深,南风萧艾欲成林。”池边田间的艾草日日蹿高,出落成亭亭的舞女,风姿摇曳,演绎着浅夏的诗情画意。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端午时节艾草长势喜人,正是江南地区吃青团的好时节。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年间,李秀成被清兵所困,农民将糯米与艾叶汁做成青团子,混入青草内供他食用。李秀成为纪念此事,让太平军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后成习俗。不同地区对艾的食用方式各不相同,广西食艾糍粑,赣州做艾米果,广东煲艾根鸡汤。

  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宗测字文度,尝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以前每到端午节日出之前,人们就成群结队到野外采撷艾草。那时外婆挎上篮子牵着我急急加入队伍。元代舒頔的《小重山·端午》记载采艾场景:“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三三五五的人群不怕晨露沾湿衣裤,小心翼翼地采摘沾着露珠的嫩艾。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青团的做法:“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回到家后,外婆将艾草捣烂成泥,然后掺进糯米粉里搅拌揉搓成青面团。母亲则把红萝卜、青豆角、猪肉、黑木耳切丁炒成馅。馅、面备齐,外婆和母亲坐到一块儿开始捏青团。眨眼间一个个圆绿胖墩的青团就从她们手里捏出来了。蹲锅里蒸熟的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

  许多地方都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习俗,清朝文人徐达源在《吴门竹枝词》中写道:“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荆楚岁时记》有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插艾驱邪防病和食艾祭祀先人都是端午的重要习俗。此时,母亲往两个门角插上艾枝,又用艾草蘸雄黄水从屋里洒到屋外。外婆盛出个大圆润的青团放进雪亮的白瓷盘里,然后和粽子摆在神位上,烧香祭拜。

  艾草的使用价值,可以追溯到作为引取“天火”的媒介。《淮南子·天文训》记载:“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随着对艾草的认识逐渐加深,古人发现了艾的药用价值。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了关于艾草医用的记载。《庄子》云:“越人熏之以艾。”《孟子·离娄上》云:“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名医别录》最早把艾叶作为药物记载:“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慝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避风寒,使人有子。”《食疗本草》也介绍了艾叶的食疗方法:“若患冷气,取熟艾面裹作馄饨,可大如弹子许,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母亲根据古人的智慧,每年夏天给我们做艾灸、熬艾水泡脚,用艾叶煮鸡蛋,我们叫温阳蛋。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母亲巧用艾守护着家人们的健康。为了能用上好艾,母亲圈了一块地种艾,并把“艾”文化种进了我们的心里。夏阳高照万物长,艾草葱茏,艾香浓浓。

  现今外婆不在了,每到端午,我和母亲一块儿采艾捏艾团时就会想起外婆。《诗经》有言:“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先秦时人们将艾看作相思之物,离别后的日子苦,便去采艾。

  青青艾团,悠悠爱团,揉进了艾草、阳光、雨露的味道,裹入了关爱、怀念多种馅料,才下舌尖,又上心间,是滋味,更是情怀。岁月漫漫长,“艾”意慢慢长。

  □ 杨冰敏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专题】担负文化使命 繁荣赣鄱文化...
  • - 【专题】续写红土圣地荣光 推动革命...
  • - 【专题】中国梦·劳动美
  • - 【专题】文化中国行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