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C4版
颜书新境
——已故书法家杨农生书法作品浅析
www.jxnews.com.cn    2024-06-07 04:57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杨农生(1932—2023),南昌市人,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博物馆艺术委员会委员、世界科教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1991年于深圳红荔书画院举办个人书法展,作品《王勃滕王阁诗》被人民大会堂收藏,《杨农生书滕王阁序》字帖于1990年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个人传略载入多部辞典和名录。

  杨农生先生去世已有一年多时间。然而,每当看到那些名胜、古宅、殿宇上面他书写的楹联、匾额、招牌以及案头摆放的杨氏书帖,恍若他从未远去。

  杨农生的书法,一看就能认出是出自颜真卿的颜体,但其笔下的颜体却有自己独特的面貌,内含一种别开生面的精神气。

  熟悉颜体的人都知道,其笔法具有劲挺肥厚、方正饱满的特点。书写时,起笔藏锋圆转,行笔雄健,笔画横轻竖重,捺画有隶书蚕头燕尾之态。字的间架平整茂密,气势磅礴而多变,上密下疏,似泰岳之雄浑。字形结构宽博,左右基本对称,端庄平稳中见雍容大度、丰润劲健之气质。

  杨农生的书体,以颜真卿为宗,且融入钱南园、何绍基书法笔意。

  钱、何均为清代取法颜体的出色书法家。钱南园学颜真卿力道沉郁,笔墨凝重,方正庄严,后又熔欧阳询、米芾等书体于一炉,形成独特风格;何绍基的楷书取法颜字结体的宽博,同时掺入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体笔法特点而面貌一新。

  自王羲之、孙过庭到米芾、黄庭坚、苏轼等历代名家法帖,杨农生无不涉猎、临习。他的行草书颇得孙过庭《书谱》、米芾《蜀素帖》神韵,线条刚健,结体雄奇,上下连贯,左右映带,浓枯相宜,疏密有致。他独钟楷书,对颜体正楷做过长时间系统地研习。钱南园被称为“学颜第一人”,颇得颜真卿法,但又改变了颜书“横轻竖重”的特点而自成“钱体”;何绍基的楷书,出自颜体,而兼纳篆、隶、欧、米诸法,以篆意强其骨,以隶意开其势,显得更为恣肆跳脱,独创面目。钱、何二人“学而不似”的开创精神,使杨农生深受启发。

  古人有云:“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颜书如何脱其窠臼、别开生面?在学像的基础上“化之”“破之”,从而“进之”“立之”,这或许正是杨农生楷书形成自家面目的根本因由。

  杨农生书体的横画并不是颜体的平、细,而是加入了一定的波折,似乎稍带黄山谷一波三折之笔意;竖画有比较明显的“屋漏之痕”,又加入一些颤抖之笔,犹如钢水流动之态。最具鲜明特征的是捺画。颜体的捺有圆头、曲头之别,通常是逆锋起笔,稍顿,然后向右下行笔,形成一定的自然弧度,至后端处,用力铺毫,缓缓出锋提收,其形似长刀。而杨农生楷书的捺画,则在颜体捺法的基础上,收笔时于尾端尖部突然下行,形成一反常态的“虎爪”。有人将其鲜明的特征形象地称为“虎爪杨”。

  笔者曾去过杨农生在南昌百花洲湖畔的寓所。他有一间专门用于书法创作的斋室,自题“望湖斋”。窗前一书案,覆以黑色毛毡,书案前是一张长条板凳。他说用长条凳便于书写时从右至左移动。他每天除了去公园散步,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书写,每天6小时左右。长板凳的凳面磨出了包浆,光洁如镜。

  他写字习惯用浓墨,正所谓“墨浓笔饱”,运笔沉着缓慢,全神贯注,力透纸背。他的楷书中含有行书笔意,有颜体的端庄凝重,朴拙而不失活泼灵秀,与何绍基韵致相近。1990年,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过一本《杨农生书滕王阁序》字帖,由九旬老人陶博吾题签。作品书体雄奇遒劲,苍茫古朴,刚柔并济,凝重中蕴含宽博大气,流畅而兼具沉实稳健,令人爱不释手。其捺法已初露“虎爪”意态。

  对于字的结体,杨农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即“留有余地法”,将书体结构特征概括为“左紧右松,上紧下松,内紧外松”。

  杨农生写字,无论字数多少,均一气贯底而无滞塞,从通篇章法到单字形态,儒雅精致,耐人寻味,其功力之深厚,令人叹服。他的颜体楷书,是在颜真卿书法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演化,开创了一种新的境界。

  杨农生出身于书法世家,10岁开始学书。其祖父杨海门为晚清颜体高手;父亲杨家珥,是民国时期南昌一银行书记员,以书法出众。杨农生一生的爱好是书法。他凭自己静如处子的心境,努力将书法创作这一件事做到极致。

  身在江西,平台不高,生前声名不显,身后才叫人扼腕慨叹“相见恨晚”的人物有黄秋园、陶博吾、许亦农等。笔者认为,杨农生与他们几位有相似的境遇、秉性和特质,其书法艺术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现其价值。

  □ 王东林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专题】担负文化使命 繁荣赣鄱文化...
  • - 【专题】续写红土圣地荣光 推动革命...
  • - 【专题】中国梦·劳动美
  • - 【专题】文化中国行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