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C2版
发掘短视频的正向价值
www.jxnews.com.cn    2024-06-12 04:50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唤醒传统之美

□ 陈涛

  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兴传播方式和叙事样态,传统文化类短视频为中国人搭建起一座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

  打开各大短视频平台,古典诗词掀起国学热潮,古风音乐传唱东方浪漫,印染、印刷、织布、剪纸、竹编、打铁花等非遗获得万千网友的点赞转发。短视频创作者们以新颖、年轻的方式传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唤醒着大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从零开始造纸,手绘《清明上河图》,制作大秦战鼓,仿制流失文物系列等,博主李意纯不可思议地一次又一次以短视频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摄影博主“我不是阿树”将傩戏与舞蹈相结合,在舞台上演绎着神秘而高雅的东方美学。美食博主“南翔不爱吃饭”从复现“红楼梦饮食”到“御制名菜”系列,借用短视频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博主彭南科认为“所谓手艺就是用双手去记忆”,他用一个个视频记录濒临失传的老手艺,文房四宝、土家织布、竹简、青黛、竹纸等制作技艺在他的短视频中均有详细呈献。这些短视频博主各有侧重,精心创作,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别样而新潮的打开方式。

  内容细分能让短视频创作者更加精准地找到用户群体,最大化地进行传播,从而扩大其影响力。越是专业化的赛道,越是需要高品质优秀的短视频内容。有学者将文化类短视频分为六类,分别是制度文化、礼仪文化、学术文化、器物文化、宗教文化、科技文化。一些短视频平台针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分别开展了一系列的深耕活动,如抖音推出的“DOU有好戏”“DOU有国乐”“舞蹈传承”等。快手的“新市井匠人”计划,吸引更多的手艺者传承古老技艺。短视频博主们在不同的文化类型进行内容深耕,不仅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样态,也为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在早期发展中主要是以UGC(用户生产内容)为主,具有草根性和大众性。但随着创作主体的不断扩大,竞争也越发激烈,短视频内容创作的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出现了更专业、更严谨的P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模式。于是,一批网友不舍得催更的短视频博主纷纷涌现。国风变装博主朱铁雄,上一秒还是平凡少年,下一秒就化身虎虎生威的齐天大圣,又或是长枪在手的常山赵子龙、怒发冲冠的关云长,几分钟的短视频展现出电影大片的画面质感。朱铁雄用“变装+传统文化”的方式在网友心中再塑“中国超级英雄”。朱铁雄的抖音账号至今共发布了36个作品,却收获了1.6亿的点赞和2162.7万的粉丝,平均每条视频都获得百万以上的点赞数,不少网友留言“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惊艳到了,看完热泪盈眶”。“山白”这个视频账号背后的运营者是“90后”向清标和“00后”向宏俊叔侄俩。他们聚焦中国古老技艺,靠手工还原中国古代的“奢侈品”,如徽墨、毛笔、印泥、胭脂等。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制作周期却普遍很长,有的甚至要拍摄一年半载。如古法徽墨的制作,山白团队耗时将近两年,从割漆到炼烟、取烟,再到洗烟、阴干、和胶、打墨,最终才能制作出徽墨。在创作者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创作之下,传统文化类短视频凭借着故事叙述、情感表述、形式创新等,彰显出独特的美学内涵,也传递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又如,以短视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赛道上,河南卫视“强得可怕”,推出的《清明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独辟蹊径,“从中国传统节日入手,以创意十足的国风奇妙游形式,一路开挂将每个节日都玩出了新花样”。

  传统文化类短视频之所以能够火爆“出圈”还得益于传播方式的改变。相比于电视剧、纪录片等媒介的单向接受,短视频的传播与创作是双向互动的,观众不仅是内容的接受者,也可以是创作者和传播者。短视频作为一种视听丰富、互动便捷的新媒介,打破了以往那种严肃化的叙事风格,并因创作者的热情,使其更加鲜活和亲切,网友也可以通过对短视频内容的点赞、转发、评论,不断强化体验感和参与感。

  当然,让传统文化类短视频持续“出圈”还需要与时俱进,积极融入年轻人的审美,创新表现方式,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融会贯通,由“短”向“深”不断丰富视听语言,以光影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的璀璨与精彩。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专题】担负文化使命 繁荣赣鄱文化...
  • - 【专题】续写红土圣地荣光 推动革命...
  • - 【专题】中国梦·劳动美
  • - 【专题】文化中国行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