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C2版
以高质量发展为就业提质扩容
www.jxnews.com.cn    2024-06-17 00:55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揭示了就业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做好当前就业工作,我们要紧紧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一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

  在高质量发展中提升就业质量。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充分就业既是其内在要求又是其外在表现。要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良性互动。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不断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增强劳动者专业特长与岗位的适配性,力求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能够使广大劳动者学有所用、用有所为。要不断优化分配方式,推动岗位的工资待遇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协调。加强就业和福利保障,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利和相关合法权益,杜绝一切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在高质量发展中扩大就业容量。经济增长稳,就业才能稳。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不断提升就业带动力。不仅要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中,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还要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在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的同时,要强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的评估,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对劳动者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降低创业门槛和风险,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使更多劳动者在创业中实现就业。加快落实完善企业对口帮扶就业政策,加大对企业岗位安置的补贴力度,通过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的双向机制,推动用人单位增设更多岗位。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兜底安置。鼓励村镇因地制宜创办集体企业,扩大当地的就业容量,就地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

  在高质量发展中优化就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激发第三产业蕴含的就业潜力。优化就业的城乡结构,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创办地方特色企业,促进城市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向农村转移,加速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吸引农村劳动者就业回流,逐步改善“城多乡少”的就业情况。优化就业的地区结构,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间产业合作和资源共享,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适应力,优化人才供给结构。超前布局、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加强培训和引导,帮助毕业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顺利实现就业。大力培养制造业高技能人才,针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缺口需求开展对口培训。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着力提升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精准性和适应性,推进农民工承载的人口红利向技能红利转变,加强劳务协作和信息对接,强化劳务品牌建设,拓宽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增收。

  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就业平稳。稳就业是“六稳”之首,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所在,也是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的重要支撑。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就业平稳,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就业优先政策,稳存量、扩增量、保重点。持之以恒稳存量,要继续优化就业稳定政策,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推动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稳定就业的“基本盘”。千方百计扩增量,要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增强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大力培育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绿色经济等就业新的增长点,加大自主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精准实施保重点,要不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失业检测机制,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其他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加强对老弱病残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深入实施兜底性就业工程,推广“大数据+铁脚板”的服务模式,实施“一对一”就业服务,精准衔接企业用工需要和劳动者就业需求,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双向就业服务,缓解“招工难”“就业难”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力争实现就业不失业、失业能就业。同时,要加强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培养专业对口人才,推动劳动者技能素质与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作者系赣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徐功献)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专题】担负文化使命 繁荣赣鄱文化...
  • - 【专题】续写红土圣地荣光 推动革命...
  • - 【专题】中国梦·劳动美
  • - 【专题】文化中国行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