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承载着农耕文化的历史记忆,如何保留传统村落原有风貌,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日前,记者走进贵溪市,记录传统村落“活”过来、“旺”起来的过程,探寻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的密码。
高效保护让古村绽放新颜
5月8日9时,在贵溪市耳口乡耳口村曾家村小组,村民曾宪水身着红色马甲,对曾家古村内的18栋徽派清代建筑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说起近一年来曾家古村的变化,他脸上笑开了花:“村里的古建筑群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目前正在逐步修缮,现在周边环境也好了很多。”
曾家古村于2013年被纳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2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如何让传统村落焕发生机,对贵溪来说十分重要。
“由于年久失修,曾家古村的建筑出现了屋顶漏雨、木料腐烂等‘病况’。加上一些居民习惯把木材堆在屋内,存在一定消防隐患。”贵溪市住建局村镇科副科长章宏说,去年,在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资金的支持下,贵溪市对耳口乡曾家古村进行修复,主要采取“修”“补”“换”“清”四种方式,其中,“修”是修缮建筑破损的屋面和结构;“补”是补充建筑缺损的墙体构件;“换”是对建筑中损坏严重的构件进行更换;“清”是清理建筑立面。经过修缮后,曾家古村再次绽放新颜。
传统村落修复完工后,贵溪市采取“网格员+数字化”方式对传统村落进行日常维护,持续有效地保护传统村落。开发“贵溪市传统村落保护云端守护”线上平台,并将全市3个传统村落、38栋传统建筑统一纳入平台管理,村落的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可通过平台上报巡查情况,相关部门能实时接收并处理相关信息,确保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
近一年来,贵溪市对3个传统村落已组织党员干部巡查1500余次,消除风险隐患230余起。同时,开展网格员日常巡查1200余次,摸排古建筑安全隐患110起。
提升保护意识让古村迸发活力
初夏时节,伴着阵阵蝉鸣走进贵溪市塘湾镇上祝村闵坑村小组,宛如走进一座没有围墙的“赣东北民居建筑博物馆”,一幢幢木质结构的房屋矗立在竹海之中,吸引八方来客。南昌市民刘帆特意来此游玩,他告诉记者:“这里竹海连绵叠翠,环绕四周,传统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闵坑是目前江西省内唯一一个没有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的村落,完整体现了清代赣东北民居的传统风貌。“现存民居保存完好,均采用全木质结构。”上祝村党支部书记占善军说。
村民是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体,传统建筑能否得到妥善保护,村民是关键。贵溪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许伟胜告诉记者:“提升村民对村落的保护意识、加大村民的参与力度,是有效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贵溪非常重视提升村民自觉保护村落的意识,选聘热心村民作为村落的保护员或讲解员,成效显著。”
“守护好这片青山绿水,承继祖先留下的精神和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闵坑村小组村民詹前保说,家乡的这片土地承载了村民的美好记忆。如今,村民逐渐意识到传统村落的重要价值,并自觉通过各种方式保护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如果只有保护没有发展,终究不可持续。许伟胜表示,贵溪市对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一直秉持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原则,以修缮好的老屋资源为杠杆,撬动包括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目前,该市正尝试发展民宿、研学产业,去年3个传统村落共接待游客2万人次,为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
本报全媒体记者 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