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B4版
水山村里看山水(图)
www.jxnews.com.cn    2024-07-03 04:54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启红

  车行水山村,路随山转、水随山流,抬头四望,片片绿色撞眼而来,好一派“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景象。

  作为芦溪县芦溪镇最偏远的行政村,水山村最近两年悄悄地“火”起来了,许多游客不顾舟车劳顿,结成徒步“搭子”,就是想来这里赏山乐水,体验一下“结庐在‘秘’境,而无车马喧”的惬意。

  看到水山村的山水终于值钱了,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小花心花怒放。这两年来,为了把这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好山好水推销出去,她和村委会成员可没少费脑筋。“我们有一身好家底,可不能再浪费资源了,一定要想法子让它派上用场!”她颇为感慨地说。

水山村龙窝里村小组随处皆景。通讯员 缪德荣摄

游客在水山村游玩。通讯员 王强摄

水山村民宿一角。通讯员 贺旭昱摄

  “水山村里有三宝,山清水秀空气好。”该村森林覆盖率达95%,境内古木森森、清泉潺潺,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今年86岁的村民易云道告诉记者,在他印象中,村里70多年间没有因癌症亡故的村民。胡小花笃定地向记者介绍,水山村村民的平均寿命超过了80岁,远高于全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为了验证这一判断,她还拿出村民花名册一个一个地数,确定当前全村800多人的常住人口中,有80至90岁的村民总计53人。“数字不会说谎,我们村可是名副其实的长寿村呢!”摸清了家底的胡小花显得底气十足。

  水山村山水好,但在以前却是长期守着一座富山过着穷日子。2000年,胡小花刚从吉安嫁到村里那会儿,亲见有的村民想去一趟县城,身上连10块钱车费都拿不出来,让这个家境比较殷实的外来媳妇十分诧异。94岁的易吉朝是干活的“老把式”,他和老伴靠着山上的竹木,养活了一家子。他感慨道:“以前哪有什么好活路呀,我们每家每户都备着一把柴刀,要钱用了,就去斫竹子、砍杉树。”后来随着芦溪县全面封山育林,村民们不能砍树谋生了,水山村的青壮年只能外出务工,只留下一些年龄大的村民困守山村。而彼时的水山村集体收入,多年来一直在6000元左右徘徊。

  思路决定出路。2021年,先后担任村委会委员、妇女主任多年的胡小花被推选为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成了水山村的“当家人”。此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她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一片好山好水白白地浪费,决定带着村民一起盘活资源,把村里的风景“卖”出去。在帮扶单位萍乡军分区的大力支持下,水山村利用150万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首先对村小组龙窝里进行整体包装,打造了3栋特色民宿,推出12间精品房,以山水之名招徕游客。

  民宿建起来了,但后续运营维护的资金缺口很大,怎么办?村委会连夜召开了一次屋场会,摆明了当前的困难、道明了未来的目标,提出成立一家集体性质的公司,让村民们自己拿主意跟着干还是不干。参会的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搞乡村旅游是为村民谋福利的大好事,不能半途而废。先不管以后有没有分红,村里目前有困难,我们一起扛!”随后,大家你1000元、我2000元、他3000元地主动凑钱,当晚由21名村民共同筹资4.6万元入股参与民宿运营。易云道拿不出钱,却无偿提供自家的1亩多荒地支持停车场建设。“大家的事大家都来帮,我绝不拖后腿!”尽管年事已高,老人仍毫不含糊。胡小花有感于这一幕,最终将村集体公司定名为“渔水情缘”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众人拾柴火焰高。开业后,水山村的民宿运营走上正轨,并在游客的免费推销下,一步一步出圈、一天一天出名。现如今,该村已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一个网红打卡地,“想你的风吹到了水山村”流布甚广。“现在来这里游玩的人很多,去年中秋、国庆假期,我们的房间在一个多月前就预订一空,平时也有80%以上的入住率。”“渔水情缘”民宿管理员易树萍介绍,今年到目前,民宿收入已达13万元,接近去年一年的营业额。除了民宿,水山村还依山就势,修建了2条3000多米的生态徒步旅游路和2个休闲戏水区,设立了户外烧烤、稻田摸鱼、果园采摘、鸡舍捡蛋等一系列文旅项目,实现了多元化经营,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好、玩得欢。通过产业带动,水山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去年达到28.7万元,增长实现了“加速度”,先后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水生态文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

  有了人气,聚了财气。游客的增多,让水山村村民自种自养的蔬果和畜禽也成了“香饽饽”,山货屡屡供不应求。土产变特产,风景变“钱”景,当地老百姓的致富门路一下子豁然开朗。40多岁的村民汪宇峰以前一直在外奔波打工,自村里发展旅游后,他将祖屋作价入股参与民宿经营,并回村开了一家农家乐接待游客,小日子过得更加有滋有味了。“搞旅游有奔头,比打工强多了!”他憧憬着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水山村,一同把家乡建设好。

  山色如黛,水清如镜。在水山村龙窝里村小组,一股山泉沿着山涧奔流而下,生生不息,迎候着一群一群寻幽访古的游客,欢声笑语时不时在山谷间回荡。一座曾寂寂无闻的山村,终因山水而活,又因山水而热。这,正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专题】担负文化使命 繁荣赣鄱文化...
  • - 【专题】续写红土圣地荣光 推动革命...
  • - 【专题】中国梦·劳动美
  • - 【专题】文化中国行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