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耀文
石门自然村村貌。(婺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杭瑞高速婺源北出口驶出,驱车约一公里,就来到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7月的石门,河流绕村而过,村口的古树翠绿,村内广场上,两只蓝冠黄喉的小鸟雕像相依相偎。
“这个就是蓝冠噪鹛,也是我们石门村最响亮的名片。”指着雕像,王村村支部书记俞志金说,石门村古树多、水质好,才能引来如此珍稀的鸟儿安家。每年4月到8月,顶冠蓝灰色、喉部鲜黄色的蓝冠噪鹛就活跃在石门村的树林间,打开窗户听这些“小精灵”歌唱,成为石门人的生活日常。
据悉,蓝冠噪鹛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雀形目鸟类之一,全球种群数量只有250余只,是仅存于婺源县自然保护区的独立群体。2000年前,它们曾一度消失在人类的视野中。
“前些年有俞观松、俞新元两位老人轮流巡护,老人去世后,我们后辈又接过了巡护的接力棒。”退休教师、石门村护鸟员俞旺金告诉记者,退休前,他就经常带着学生到村内的水口林观鸟护鸟。退休后,他在村里又免费为游客讲解蓝冠噪鹛,去年10月还被婺源观鸟赛组委会聘为“护鸟大使”。
如今,石门村已有3支护鸟队,一支由村里的党员组成,一支以学生为主,还有一支就是专职护鸟队,三支队伍密切配合,成为鸟儿们最忠实的“保镖”。
走进石门村,处处都能看见蓝冠噪鹛的身影。吃饭的地方,有爱鸟农庄、观鸟亭农庄;研学的场所,有蓝冠噪鹛科普馆;候车亭也被命名为观鸟亭;村内随处可见的墙面彩绘,蓝冠噪鹛及相关爱鸟元素是绝对的主角。
随着年复一年对绿水青山的呵护,石门人发现,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愿意来这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静静地看一看古树、听一听鸟鸣。但与婺源一众传统村落相比,石门的条件并不占优势。
如何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石门村秉持一个原则: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
一个独属于石门的改造计划出炉:邀请中国美术学院陈瑞达教授作为村庄的“设计师”,围绕湿地生态、珍稀鸟类元素,对村庄进行微改造、精提升;镇村联合投资旅游,村内建起了酿酒坊、茶舍、非遗馆;生态资源入股,与县文旅集团合资成立竹筏公司,收益的一半以上用于村民分红。
同时,为了保护好石门村古树多、水质好的生态基底,婺源县投资1000多万元对月亮湾约3000米的生态岸线和3公顷的裸露湿地进行修复,建设小微湿地7个,成立蓝冠噪鹛志愿护鸟队,打造蓝冠噪鹛科普馆、湿地公园研学基地等一批生态景观,吸引更多“鸟中大熊猫”蓝冠噪鹛在此栖息繁衍。
优良的生态,让石门人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2023年,石门村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3年的4000元提升到如今的3万余元。“村里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村创业。”俞志金说,今年“五一”期间,石门村新增的30多家民宿全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