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C2版
着力破解制造业结构性就业矛盾
www.jxnews.com.cn    2024-07-08 00:47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要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这一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根本遵循。经过接续努力,江西实现了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正处在加快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高加工度工业升级转变时期。近年来,江西省抓住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加快制造业强省建设,努力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进一步推动“江西制造”转型升级,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支撑作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市域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目前,结构性就业矛盾体现在从业人员供给和岗位需求不匹配,“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现象严重。一是从岗位需求来看,制造业熟练技工和自动化设备操作维护人员短缺现象突出,二是制造业“有人无岗”就业难问题显现。制造业民营企业创造了主要的就业岗位,但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就业岗位需求下滑。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需要多措并举,在加快制造业产业体系建设、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新兴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提升就业质效,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完善与市场需求匹配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推动新型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释放就业扩容提质潜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织的大背景下,促进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以科技支撑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已成为重塑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变量。推动新型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能够增强制造业就业吸纳能力,打造更多就业增长点。对此,我省应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以及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逐步改变就业结构和职业类型,满足劳动者群体对高质量就业的需求。要深入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融资、租金、物流、用能等成本,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满足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提升制造业盈利能力,提高从业人员收入水平。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在劳动密集产业及上下游产业链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顺应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创造新型就业岗位,促进现有岗位向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岗位转变。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开发更多人机互动、创意创造相关的技能复合型、高附加值就业岗位。

  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校可以面向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新能源、石化化工、建材、钢铁、航空、食品、纺织服装、医药、现代家具等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需求的专业。积极推动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支持校企共同在学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推广“工厂课堂”“车间课堂”的“理论+实践”教学方式,逐步构建从专业设置到学生就业的全过程、全链条、全要素动态匹配机制,满足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时期“用工荒”的核心正从“普工荒”向“技工荒”转移过渡,其中高技能型人才缺口以较快的速度不断扩大,高校要积极对接制造业用工需求,完善先进制造业“塔尖”“塔基”人才教育工作,培养更多既了解制造生产操作,又了解技术理论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发挥人才的全局性作用,激励更多年轻人成为高技能人才。人才是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鼓励更多就业者到生产第一线去,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而把握产业变革主动权,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规模大、结构优、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是壮大技能劳动者队伍和促进技能就业的基础。要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突出加强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技能人才培养,扎实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不断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要持续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强化赛训结合、赛学互促,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要强化制造业人才的创新身份认同,探索不同人才在制造业技术创新各个环节的作用,在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形成合力。在提高制造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同时,相关部门应深化企业技术工人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构建技术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技能导向的技术工人长效激励机制,增强制造业对年轻人就业的吸引力,缓解制造业招工难的问题。此外,要在社会上积极营造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认定、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的相关待遇,激发技术工人骨干和中坚力量的活力,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鼓励更多年轻人走技能成才之路。

  (江西财经大学 付泉)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专题】担负文化使命 繁荣赣鄱文化...
  • - 【专题】续写红土圣地荣光 推动革命...
  • - 【专题】中国梦·劳动美
  • - 【专题】文化中国行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