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骊歌四起,又一年毕业季如约而至。毕业典礼上的校长致辞,往往是备受社会关注的“重头戏”。6月29日,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在2024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勉励毕业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从我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从现在做起、把握每一个当下”;7月2日,北京大学举办2024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校长龚旗煌深情寄语毕业生,“在点滴的进步中释放潜能,实现幸福生活”。两位校长的寄语都强调了要坚持多积尺寸之功、累严实之效,可谓语重心长、寓意深刻。
在一个荷花池中,第一天开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二天,它们会以前一天的两倍速度开放,到了第30天,就开满了整个池塘。那么,请问:在第几天荷花开了一半?很多人都会认为是第15天,然而并非如此!到第29天时荷花也仅仅开满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另一半。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这个定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不断坚持、不断超越,才能成就人生中满池烂漫荷花。
“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小事做起、在点滴中进步,厚积而薄发,既是做事的规律、成功的道理,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成长方式。数学家陈景润为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长年累月、一点一滴地演算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团队数十年如一日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基础实验,培育出亩产超一千公斤的超级杂交稻……事实表明,只有从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在点滴进步中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成就大事。搞科研是这样,各行各业莫不如此。
反观现实,少数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热衷于谈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小事不屑干、大事干不了;有的跨入职场之初干劲十足、激情高涨,但时间一长,便陷入职业倦怠,对待案头工作、事务性工作轻视怠慢;有的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却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选择了放弃,错过了黎明的曙光……凡此种种,终究是蹉跎了岁月、错失了良机,甚至输掉了人生。
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启示着广大毕业生,要有“耐烦”精神。把每一件小事当作大事来做,不厌其小、不厌其碎、不厌其烦,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培养自己的韧劲、增强自己的耐力,才能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此外,还需保持追求极致的态度,努力把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做到于“尽精微”中“致广大”,真正练就干事创业的真本领,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又一次告别,再一次出发。漫漫人生路,往往总是顺境和逆境相伴相随,每个人的际遇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希望毕业生们能够从校长的毕业赠言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实干姿态,在点滴的进步中释放潜能,在平凡小事中成就不平凡,以青春之我践行“强国复兴有我”,在不懈奋斗中书写精彩的人生篇章。
杨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