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外国博主“保保熊”发布的短视频里以一句魔性的“city不city”,直接让这句中英文混搭词火了。在不同类型博主的演绎下,“city”成了城市化、洋气、新颖,甚至是“刺激”的形容词。如今,大量外国人来华旅游,持续掀起“China Travel”旋风,怎能不夸上一句“好city”!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语言的融合与创新是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city不city”的走红,不仅体现了网络文化的强大传播力,也展现了跨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这种中英文混搭的表达方式,既展现了外国人对中国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自信和开放。它打破了语言的界限,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交流和表达,并产生默契和共鸣。
“city不city”这一网络热词的诞生和流行,展示了中国的魅力与实力。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现代化的都市风貌,这些都对外国游客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随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越来越多“说走就走”的外国游客进入中国,在全球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我们在中国”的热潮。从古老的万里长城到繁华的现代都市,从神秘的西南边陲到秀美的江南水乡,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为外国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以江西为例,今年1至5月,南昌昌北机场口岸累计进出境人数已达8.4万人次,同比增长2.6倍,超过去年全年进出境人数总和的7.6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被庐山、龙虎山、三清山的自然人文美景所折服,也被“江南名楼”滕王阁、“千年瓷都”景德镇的灿烂文化所感染。同时,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为外国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外国博主“保保熊”之所以有“city不city”的感慨,本质是对中国建设成就和中华文化的由衷赞叹。
在全球互联网平台上,“city不city”的流行俨然成了为中国代言的“最强嘴替”,让中国有了更多“被看见”的可能,从而吸引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更好地消除误解和偏见。“中国就在这里,欢迎大家来!”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city不city”走红时所说的一样,只有亲自来走走看看,才能了解现在的中国。“city不city”的走红,刷新了不少外国游客对中国的固有认知,打破了少数西方媒体塑造的“信息茧房”,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city不city”这一词汇的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期待有更多类似“city不city”的热词流行起来,吸引更多外国游客亲身感受中国的大好河山和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