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C2版
向着前方 军歌嘹亮
www.jxnews.com.cn    2024-07-10 04:54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前些年参加大型原创交响组歌《井冈颂》作品审听会时,其中的一首合唱《道路》采用了进行曲风格,以后来人的视角追寻、歌颂井冈山精神,以铿锵的音乐语言抒发深沉情感,让人耳目一新。进行曲风格的合唱歌曲因其特殊性,从数量上看算是声乐作品中的小众,却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大型舞台剧节目、重要晚会中,常作为开篇或总结作品呈现,起到概括、升华主题的作用。进行曲风格合唱往往旋律雄劲刚健,节奏坚定有力,鼓舞斗志、激发热情。最近广为传唱的作品《党的队伍向前方》便是进行曲风格合唱作品的优秀代表之一,是一首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新时代军歌作品。

  思想内涵巧阐释

  思想性是作品的立身之本。《党的队伍向前方》阐释的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这一根本问题。作品分别围绕“为什么千山万水难阻挡”“为什么千难万险无所惧”“为什么千秋万代不变色”三个问题展开,每个段落通过四句歌词起承转合,用三问三答的方式构建起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内容之间按照历史逻辑层层递进,讲述建军、强军的历程。尾句是全曲的记忆点,通过反复吟唱强化作品的中心思想,发出“党的队伍向前方”的强军号召。

  作品语言精练,叙述与抒情结合。第一段通过“苦难辉煌”“千山万水”讲述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奋斗过往;第二段通过“青春”“疆场”“千难万险”刻画青年军人这一群体形象,从侧面讲述强军历程;第三段通过“强军的洪流”“千秋万代”为我们展现新时代强军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三段内容共同阐释了人民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根本原因在于“党的领导”。作品呈现的深刻思想内涵成为其成功的前提。

  守正创新谱华章

  《党的队伍向前方》曲调鲜明,节奏整齐,适合齐唱、领唱与合唱及军乐演唱等多种演唱形式。作品为一部曲式,采用进行曲常用的2/4拍,每分钟118拍,与一般军队队列行进步伐一致,这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传统大型军歌常用的节奏。在编配上,充分利用铜管乐、打击乐营造豪迈雄壮、步履铿锵的气势。

  创新与个性是作品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然要求,是作品传唱的基础。这首歌进行了大胆创新,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营造亲近感。歌曲在前奏部分采用了与第一句类似的旋律,以此直入主题,烘托情绪,同时巧妙地将《人民军队忠于党》的旋律融入歌曲,有效减少听众对原创作品的陌生感。这类手法时常被用于主旋律作品的创作,如运用经典旋律作为前奏、间奏,或在歌曲中化用经典元素。二是打破常规巧用变化。比如,通过附点节奏加强弹性,形成较强的推进感。又如演唱形式的变化,第三段采用轮唱形式,宛如部队里的拉歌,营造出雄赳赳气昂昂的人民军队形象。轮唱后放慢节奏,由慷慨转为舒缓,仿佛人民军队对党的深情诉说,增加了作品情感色彩,让军人形象更立体、生动。

  高举旗帜向前方

  时代性是音乐创作的突出属性,不论是题材、歌词还是旋律,都要契合时代特征,军歌更是如此。

  十年前,一首《强军战歌》(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应时而生,并迅速唱响军营内外,强军的号声响彻神州大地,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军歌之一。《强军战歌》的词作者也是《党的队伍向前方》的词作者——词作家王晓岭。作为一名军旅词作家,王晓岭还创作过《咱当兵的人》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党的队伍向前方》曲作者为作曲家栾凯,他创作了《我们从古田再出发》(获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担任了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八一起义》作曲,对红色题材的作品有着极为独到的见解。正是这样的强强联合,成就了这首作品。

  南昌是人民军队的诞生地,由江西组织创作推出一首“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军歌作品更显意义深刻。《党的队伍向前方》一经推出,收获业界广泛好评,有专家称之为歌颂人民军队光荣历程的新时代强军战歌。我们热切盼望,这首歌经久传唱,与众多经典军歌一样成为时代铭记的声音,在当下和未来都发挥独有的价值。

  □ 祝海涛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专题】担负文化使命 繁荣赣鄱文化...
  • - 【专题】续写红土圣地荣光 推动革命...
  • - 【专题】龙舟韵·端午情
  • - 【专题】中国梦·劳动美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