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专精特新创新指数为286.4,比去年同期增长25.2%,新材料、生物两大产业保持较强创新活力,创新成果加速形成。持续深耕产业链、供应链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鲜明特征,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当前,我省正深入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亟需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支持力度,为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增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能。打造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全面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科技竞争力。创设科技型企业家现代化素养提升工程,联合高校、领军型链主企业等多方优质力量,面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化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优势行业的细分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进取心的科技型企业家。引育数智型经营管理人才,增强专精特新企业引领发展能力。加快企业全链条数智化改造,加快实现数智化管理、智能化运营、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以先进数智技术提升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效率,以效率变革助推提升发展质量。鼓励专精特新企业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区块链等数智技术开展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加大内源型科技创新投入,提高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能级。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提升特定攻关领域的创新投入强度,逐步形成该领域的创新势能,打造出一批科技创新细分领域的科技“小巨人”。以高能级科创平台汇聚高水平科技创新资源,协同基础研发科研院校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有效抬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级。积极与专业技术领域一流专家和机构开展战略性合作,加快吸收转化外部先进技术成果,形成内源式和开放式创新兼容并蓄的创新发展格局。
打造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链式发展的产业体系。激发赋能型链主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链式创新。支持链主企业聚焦核心能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围绕链主企业发展战略开展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探索实施链主企业提市场需求、上下游企业揭榜参与的协作模式,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快引培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深度融通发展。发挥创新型产业集群特色优势,增强共享型产业大脑增值服务,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提质增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进行及时分析、引导和管理,提升大中小企业在科研、订单、设计、生产、供应链等核心环节的网络化协同和生态化协作水平。打造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系统,为行业企业提供智慧工厂解决方案,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未来工厂,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从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到市场服务的一体化智慧化管理。
优化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开放发展的生态系统。升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注入专精特新企业开放发展新动能。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开放式创新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人才问题、融资问题等,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构建由行业龙头企业、中小配套企业、科研院校、金融机构、工信和科技等部门“产学研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引育高水平的链主企业、科研院所等多元创新主体,利用现代数智化技术链接域外优质创新主体,拓展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来源,助力专精特新企业不断研发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新产品新服务。嵌入国际国内数字平台,开拓专精特新企业开放发展新机遇。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加入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的数字贸易平台,构建全球仓储物流、快递配送、支付服务等数字基础设施,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在市场机会洞察、商业模式创新、数字服务提供、品牌声誉打造等方面的战略支持,发挥南昌国际陆港和中欧班列等优势,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出海品牌活动,让专精特新企业利用数字平台低成本高效率地触达全球市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专精特新企业开放发展新活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实中小企业财政奖补政策,建立“发现问题-协同解决-落实问效”工作闭环。
(作者分别系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邬爱其,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傅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