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这为新时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培养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操守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用制度的力量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化,有效提升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水平。
●强化党建引领机制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紧密结合,与中心工作一体布局。党委要专题研究师德师风建设,把握教师思想动态,并将其纳入年度考核。通过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运行机制,确保师德师风建设方向正确、内容科学、实施有效。
创新组织生活,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党支部设置、强化支部书记和党员培训,使之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推动党建引领走深走实,把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支部建设,创新党内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民主生活会等,引导党员教师自觉对照师德师风要求,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以制度的力量涵养初心使命、坚定信念担当。
抓住“关键少数”,引导党员干部示范带头。把建强各级领导班子作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一环,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鼓励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开展党员承诺践诺活动等形式,让党员教师把党员身份亮出来,先锋形象树起来,先进标尺立起来,带动全体教师共同进步。
●健全德育培养机制
通过系统的道德教育和培养,帮助教师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师德风范,践行规范的教育行为,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制定明确的师德标准。明确师德师风标准和要求,为教师职业行为提供规范。标准应涵盖职业道德、教学态度、与学生和同事的关系等多方面,确保教师在思想、品行、职业素养上有明确的指导和参照。
构建系统的培养体系。培养方向上,将师德教育放在教师培养首位,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在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开设专门德育课程,系统教授德育理论和教育学内容。培养内容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强调教师职务行为中的道德规范、责任和义务,让教师熟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教育行为,通过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培养方式上,创新师德教育模式和方法,采取德育课观摩、师德典型案例评析、情景教学等丰富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结合教育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师德教育实践反思,提高师德践行能力,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将师德教育作为新任教师入职培训的核心内容、在职教师培训重要内容。建立理论学习制度,组织教师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政策解读等活动,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帮助教师深刻理解新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组织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师德先进典型学习等活动,促进在职教师师德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对教师的职业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以严格的问责措施,对师德违规“零容忍”,达到警示、预防和教育效果。
加强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通过有效的监督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对潜在的师德师风问题进行重点监督,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形成广泛的社会监督网络。设立畅通的师德投诉、举报渠道,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将违反师德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对收到的监督意见和举报,及时受理并进行调查处理,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
建立机制,坚决查处失德行为。制定师德失范行为清单,明确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行行为,提出相应处罚措施,做到有据可依。建立实施严明的惩戒机制,对有违师德的不端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严重师德违规行为,从严从重给予处理处分。健全教师入职查询制度和从业禁止制度,建立师德违规通报制度和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及时通报失德行为处理结果。
压实责任,保障工作落到实处。建立狠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坚持有责必履、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和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核及全面从严治党任务清单。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建设合力。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因管理不力导致严重师德失范事件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师德师风建设与职业发展挂钩,推动教师队伍整体道德水平不断提升,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健全科学严谨的考核评价机制,发挥“指挥棒”作用。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并摆在首要位置,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和具体的实施细则,考核内容应涵盖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表现、教育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等多方面,评价方式可采取教师个人自评和同事互评、家长和学生参与测评、考核工作小组综合评定等多种方式,并将考核结果应用于教师聘用、职称评审、人才推荐、评优评先、干部选任中,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
建立行之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压实相关部门责任。各级组织人事和教育部门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督导、重大人才工程评选、教育教学评估、学位授权审核、学位授权点评估等挂钩。把师德表彰奖励纳入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范围,定期开展“师德标兵”“德育先进个人”“教书育人楷模”等评选活动,对在德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教师不断提升水平。
构建重德养德的舆论导向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坚持正确导向,加强宣传引导,将师德宣传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重点工作,在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正面典型的同时,及时回应师德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榜样引领工程,推广和宣传师德典型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综合运用授予荣誉、事迹报告、媒体宣传、创作文艺作品等方式,充分发挥典型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契机,有效运用网上网下宣传形式,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以及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多种媒介,系统普及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和教育规划纲要等法规文件中有关师德的要求,大力宣传新时代广大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新形象,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作者系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时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