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C2版
在暗夜呼唤光
www.jxnews.com.cn    2024-09-18 04:54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国产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是2024年院线电影的佳作。影片以客观丰富的视角呈现、鲜明的反战意识、双线并行的叙事方式、动人的口述史讲述和对隽永人性的推崇,为国产院线电影赢得了口碑。

  一

  它揭开了历史暗夜的一角。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鱼雷在中国东极岛海域击沉了一艘满载日本战略物资的大型航船——里斯本丸号,然而,无人知晓的是,船舱深处关押着1800多名盟军俘虏,出口被日军用木板和巨幅帆布封死。当他们协力撕开帆布时,面前是6名日军死士黑洞洞的枪眼……质朴的东极岛中国渔民用一艘艘小舢板搭建起生命的阶梯,挽救了384名英军沉船幸存者,更多二三十岁的青年士兵则永远地沉睡在了遥远而陌生的东方……

  “全部基于历史”6个字背后,是探寻真相的漫长苦干。拍摄团队多年奔走于中、日、美、英、加拿大等国,实地走访了300多个战俘家庭。影片通过动画模拟、历史影像、音频实录、信件等丰富史料呈现方式,既为每一个历史亲历者做了抢救性影像留存(在影片尚未制作完成的2020年,3位高龄老人相继离世),又将战争每一方的后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呈现了出来。难得的是,拍摄者做的只是客观记录,让历史本身活过来,让历史亲历者自己讲述。这一克制的纪录片拍摄态度,较好地留存了影片的朴素风格和国际视野。

  二

  影片以进行时的方式揭开历史的真相,因而,形成了还原历史和寻访幸存者及其后人双线并行的叙事。

  鲜明的反战意识贯穿全片。反战立场和对和平的坚定诉求,在历史亲历者及其亲属的每一次讲述中被反复重申着:参军的长子在人生最后一封家书里向5岁的弟弟托付了整个家庭的责任,许多年以后,幼弟才读懂了那短短三行字里的沉痛与爱;另一封尘封的家书则道出了一段中英爱情故事,计划在圣诞节当天结婚的中国香港女孩梁素琴再也没能见到她的英国新郎,三年后作为英军遗属的她拒收了抚恤金,转赠给了他的母亲和姐姐;离世士兵的女儿掏出了一张1941年的香港报纸,指着头版照片上一个拎着婴儿篮子的年轻士兵说,“这是我爸爸,他手里拎着的是照片里看不到的刚出生的我,照片里人群左边是我的妈妈和姐姐,这是我此生唯一拥有的一张全家福,我甚至不能在这张全家福里看到自己,但——我起码还有一张”。

  活下来的人,也都活在二战的伤痛里。“战争就是肮脏的交易”“我们都是在执行自己的任务”,发射鱼雷的美国机械师,在大半世纪后都未能达成心灵的谅解;大多数有幸回家的士兵,有的午夜梦回时反复掌掴自己,有的唯唯诺诺地用日语说“是”……一生未能走出这艘船的暗影的,还有参与施害的里斯本丸号船长,他的儿女说父亲一天要吸食50多根香烟,更多时候是叼着烟睡着的……

  口述史将历史还原成一个个具体的人。那些被战争伤害过的生命和心灵,那些再也无法团聚的家庭和被历史暗夜阴影笼罩着的脸庞,清晰地传递着世人对战争的无比痛恨和对和平的无限期许。

  提及影片的拍摄动机,导演方励说:“因为我们是人类,情感就是一切的动机。”

  三

  正是在微观视角的讲述里,人性的隽永才能在历史的暗夜中闪烁着经久不息的光辉。

  两位幸存老兵的际遇对照令人唏嘘。士兵丹尼斯返回家乡时,双亲已离世,他孑然一身;士兵威廉则毅然移居加拿大,投身新工作,经营起一个幽默友爱的大家庭,当98岁的他从沧桑过往中回过神来,说出“我不活在过去,我为未来而活”时,令人肃然起敬。

  三号船舱的生命悲歌令观众扼腕。这是被鱼雷击中最先渗水的战俘船舱。三号船舱的军人们通过24小时不停地舀水,努力为大家争取生机。然而,直到沉没时,仍有数百名军人在底舱深处无法得到救援……有英勇的士官站了出来,说“要死也要像一名皇家军团战士一样英勇地死去”,于是,在日军的枪口下泅水自救的人们,听到了深渊中传出的雄浑合唱声。他们在生命暗无天日的尾声,用熟悉的歌谣,为自己送别,送自己回乡。

  大英博物馆的幸存者音频资料里,记录着士兵们对战友生命最后时刻的一一描状。“告诉我妻子,我已经用尽全力回家和她团聚了”,有战士把逃生圈套在战友身上,自己随即被海水吞没;有人决绝向外海游去,说“宁愿死在海水里,也不死在日军的枪口下”……三维动画模拟复原的场景在讲述中一帧帧变更着。影像是虚拟的,声音却是真实的。每一段声音,都是生者献给同袍的哀思,是最克制也最深情的纪念。

  不止一位幸存者提起上尉卡斯伯特森。他在混乱中挺身而出,镇定地维持逃生秩序;在得到逃生机会后返回底舱,给重伤的伤员们喂最后一口酒;跳海前把自己的苏格兰海军军帽戴好,庄严赴死;他从东极岛的海水里自救了,二次被俘后照料白喉病患者被感染,两周后离世。

  观众们也被94岁的林阿根的微笑打动。13岁时,林阿根的父亲出海,被大海吞没,所以15岁时遇到同一片海中的英国大兵,他想都没想跳下去救人了……70多年后,作为唯一在世的参与救人的东极岛渔民,林阿根在儿子的陪同下领着摄制团队出海,重返救人现场。镜头记录下某个静默时刻他面朝大海克制而欣慰的微笑,这也许是他留在世间最后的影像。

  四

  林阿根只是质朴而善良的东极岛渔民中的一个。战火中的岛民们冒着被屠杀的危险,把战时匮乏的食物、衣服、药品分给了这群惶恐的大兵,还在日军二次搜寻时以善良和悲悯之心偷偷将3位英国伤兵藏在了岩洞深处……救下他们的渔民后代回忆起70多年前的3位伤兵,如数家珍地唤起他们的名字,如同叫唤一个个远方的挚友。担任护送翻译工作的老人回忆起当年告别的时刻:“我们的英国朋友特别用力地抱紧了我,说‘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你们’。”

  而如果将3位英国伤兵的故事展开来看,从浙江抵重庆英国大使馆,途径6省、穿过20多道日军防线,你会发现,他们的安全撤离路线的背后,藏着无数中国军民坚定温暖的守护!我忍不住把自己置身那时那地,近乎冒昧地揣测:也许,那些时刻,善良的中国军民面对的与其说是“盟军战俘”,毋宁说是一双双和彼时的自己一样被这场席卷全球的战争裹挟的无助的眼睛?这是比盟友关系更纯粹也更坚固的中英两国人民的精神连结,战争的阴影共同投射在他们的脸上,他们用真情和人性的温暖对抗着历史的暗夜。

  回到1941年。当那一艘艘星光般闪亮的小舢板,义无反顾驶向被布匹、沉船断裂木板、散落物资包围着的水中的英国朋友们时,他们并不知道,是自己的出现,让尚未离去的日军船只不得不停止了对战俘的无情扫射……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挽救的生命远比自己以为的多得多……“我相信中国人骨子里真的存在一种温良。”有观众观影后写下这样的句子。

  □ 周颖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专题】2024年江西省网络普法短视...
  • - 【专题】“赓续红色血脉 书写时代华...
  • - 【专题】龙舟韵·端午情
  • - 【专题】中国梦·劳动美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