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晨 马晋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长江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长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昌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对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提出明确要求。推动赣鄱文化新时代传承创新发展,我们要立足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优势,将赣鄱文化与长江文化贯通起来,打通保护和发展双向转换通道,在推动长江文化遗产保护、完善文化谱系、做好文化传承、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上努力,持续书写新时代赣鄱文化的绚丽篇章。
健全文物安全保护机制,筑牢赣鄱文化发展根基。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记录了长江文脉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是首要任务。一要积极开展国家文物督察制度试点,健全文物保护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把长江文物管控保护区纳入江西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按照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相关标准建立长江文物专项信息库,加强民间走访与史实资料查找,充分发挥熟悉当地历史文化的各类人物尤其是“土”专家的作用,深度挖掘和获取年代、权属使用情况等更加翔实的文物信息,提高长江文物数据质量。二要加强长江文物本体保护,统筹推进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完善文物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措施,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统筹兼顾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探索开发“数字遗产”,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对长江文物进行高精度复制、三维建模和智能监测,实现长江文物的“永生永存”。争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探索通过流转、征收、控制和合作等方式整合文物产权。
实施文明考古探源工程,完善赣鄱区域文化谱系。赣鄱文化的历史溯源,对于探究长江文明乃至整个华夏文明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完善赣鄱文化谱系,提升赣鄱文化在长江文化共同体中的标志性地位。一要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国家战略为契机,加快九江荞麦岭遗址、靖安老虎墩遗址和万年眺上遗址等考古发掘项目建设。支持景德镇窑址、万里茶道(江西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动大洋洲商代青铜文化遗址、新干牛头城遗址、界埠战国粮仓、泰和白口城等遗址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快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吉州窑遗址、南昌汉代海昏侯国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二要持续推进江西汉代文化研究、江西矿冶遗址调查研究,开展以樟树清江盆地和赣江、抚河、信江流域为重点的先秦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完善江西先秦考古学文化谱系。三要抓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形成研究等重点课题,推进陶瓷文化、红色文化、书院文化、庐陵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系统研究。此外,还要从文化谱系构建、深化文化渊源探讨及器物研究,逐渐向聚落考古、社会复杂化进程、文明起源等研究领域转变,打造长江文化研究阐释高地。
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提炼赣鄱特色文化标识。聚焦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突出赣鄱文化元素和特色,着力创作更多承载长江文化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彰显赣鄱文化在长江文明中的独特意义和时代价值。一是引导文艺工作者立足赣鄱文化特色,创作推出一批贴近时代、年轻态、国际化的长江文化主题文创产品和文艺精品,加快推进《江右文库》研究出版工程。二是全面梳理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三千年“青铜王国”、世界瓷都、中国革命摇篮、中国道教发源地、海昏侯国、“东方莎士比亚”、江西诗派、千年书院、江右商帮等文化“金名片”,打造地域特色鲜明、传承交融互补的赣鄱文化符号。三是完善标识系统与展示阐释设施,增强长江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展示与宣传教育功能。丰富长江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实施纪念馆、博物馆、非遗馆、文化馆展陈设计提质升级工程,促进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打造长江文化主题展馆群。四是提升非遗传承水平,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加大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及传承活动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
健全文旅深度融合机制,打造赣风鄱韵时代盛景。长江文化发展要与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相结合,充分展现江西魅力和形象。一是以“长江最美岸线、大湖发展典范”为主题,加快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打造长江、鄱阳湖、庐山、九江、景德镇组成的“长江、大湖、名山、名城、名镇”五大地标,规划建设长江-鄱阳湖等若干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推进沿江沿湖名城名镇名村、特色街区“绣花、织补、微改造”,高标准建设鄱阳湖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二是推进长江文化IP化、IP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建设长江文化数字化展示平台等文旅新基建项目,运用超高清、虚拟现实、人工智能(AI)等技术手段,打造多个“颜值”和“气质”兼具的智慧旅游场景,让游客移步换景、穿越古今,近距离欣赏长江沿线美景,多角度畅游江湖,全方位读懂赣鄱。三是培育壮大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文旅龙头企业,引进和创办有国际影响力的系列赛事、节庆活动。大力发展生态科普研学游、展演旅游、邮轮旅游等新业态。开发集长江文化创意、度假休闲等主题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着力发展城市旅游,发挥历史文化街区、城市书房等作用,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中传承发展赣鄱文化。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