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C2版
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
www.jxnews.com.cn    2024-10-14 04:31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邱春焱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发出了“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号召,首次提出了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为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准确理解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一论断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这个重大问题,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深化了我们党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建成教育强国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教育强国的“六力”是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的应有特质和必然要求。一是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这就要求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确保人才培养方向,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具有强大的人才竞争力。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是战略性支撑。这就要求必须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加强机制创新,提升人才自主培育能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将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汇聚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中来。三是具有强大的科技支撑力。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这就要求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深化科产教融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四是具有强大的民生保障力。教育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公平是保障社会公平的基石,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要求从根本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均衡基础上的多样化和差异化,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五是具有强大的社会协同力。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诸多领域、诸多环节、诸多层面。这就要求凝聚各方力量,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一体化,推动产教、科教融合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增强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共享共生、互动发展的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六是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是教育强国的显著标志。这就要求深入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要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提升我国教育公共产品的关注度以及教育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正确处理教育强国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这为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明确了重点、提供了遵循。

  一是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教育强国建设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关键途径。从国家战略上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要为国家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从民生需求上看,教育要关注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不断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国民素质。二是正确处理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知识学习是学生的本职,也是提升能力的基础和途径,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同时,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三是正确处理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教育强国建设强调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意味着要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配性、有效性,通过加强产教融合、注重实践教学、推动教育改革和强化素质教育等措施,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拔尖创新人才,以支撑国家的长远发展。四是正确处理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规范有序是基础,健全的教育管理体系和依法治教为教育质量提供根本保障。激发活力是关键,鼓励和支持教育创新,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要确保教育系统稳定有序,能够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五是正确处理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借鉴国际经验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要求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我们要始终把坚定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相结合,立足国情与面向世界相统一,推动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感恩奋进这一年
  • - 【专题】2024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 【专题】龙舟韵·端午情
  • - 【专题】中国梦·劳动美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