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一重大部署宣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为进一步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开放能力是国家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它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开放水平和成果。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优化升级,更好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扩大国际合作是提升开放能力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开放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推动了自身的发展,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
首先,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国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自身的制度体制,努力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包括在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市场准入等方面做出调整,有效降低了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了贸易和投资效率,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也确保了外国投资者同样被公平对待,增强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我国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贸易合作组织,并全面履行相关承诺,推动我国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享受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便利和机遇,也为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平台。通过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修订,我们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并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全球贸易规则的完善。
其次,在对外开放的历程中,我国并没有因为国外的竞争、国外的投资导致产业萎缩,与之相反,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逐渐成长了起来,成为国际市场上至关重要的力量。我国企业加大投入,推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树起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品牌升级,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国内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为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高效的物流体系和完善的交通网络,提高了货物流通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力。
最后,在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过程中,我国的劳动力素质、现代化和国际化意识得到了稳步提升。针对开放的需要,党和政府大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特别是大规模的双向留学,直接服务于开放战略,成为我国提升科技水平和深化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些留学生不仅互相学习了对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将各国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传播到世界各地。这种双向交流拓展了人们的眼界,加深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为新时代进一步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要进一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被实践证明能够持续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比如在经济领域,我们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避免出现经济大幅波动,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这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要进一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地释放发展活力。
多年来,我们通过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促进了国际合作的便利化。今后,我国将进一步推动建立健全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管理体系,健全外商投资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创造更加开放、透明、高效、公平以及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和企业来华发展。同时,通过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为创新和国际技术合作提供保障;积极实施吸引国际人才的政策,包括签证便利、居住条件、税收优惠等,为国际商务人士提供周到服务和文化适应支持。此外,通过鼓励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了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丰富了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在可预见的将来,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我国的国际合作的步伐将进一步扩大,开放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全面提升。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战略选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最终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将有效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显著提升我国的开放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在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国推出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同时,全面部署优化区域开放布局,通过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增设内陆地区口岸等方式,直接在内陆地区实现有效的高质量开放。这些措施将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有效结合起来,让发展潜力充分释放,为推动我国的开放能力进一步提升,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这一独特优势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是我国在扩大国际合作和提升开放能力中,必须发挥好的独特优势。
首先,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能为国内企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超大规模市场存在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有助于企业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和偏好,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企业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不断尝试和验证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有助于企业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不断进行创新。超大规模市场的这些优势,能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持续注入活力。发挥好这些优势,有利于广大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培植过硬的市场能力,为产品、服务进入国际市场,积累经验、打牢基础。
其次,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和需求潜力,有利于扩大国际合作,吸引国外的技术和资金。超大规模市场对全球范围内的外资企业和国际合作项目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外资企业看中我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增长态势,希望进入我国市场、分享我国经济增长的红利,能够为推动国际合作增添动力,也有利于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当然,也要看到,外资企业的进入也会带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反而倒逼我国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
第三,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加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链条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能够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优势。我国丰富的人才资源,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意味着企业可以更容易找到合适的人才,降低招聘成本和时间成本。随着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和职业培训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劳动力素质高的优势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链条完整、配套齐全的产业体系,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到成品组装的各个环节。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这些集聚区域内的企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技术、信息和市场等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面对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我国通过加强供应链建设和管理,提高了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供应链保障,降低了供应链风险成本,有利于企业应对外部冲击和危机。
最后,在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和国际治理方面,我国的经济体量可以带来一定的话语权优势,有助于建立多方有利的公平竞争环境。在当今国际经贸合作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我国始终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致力于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我们坚持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倡导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通过在国际经贸合作中的积极作为和不断努力,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保障进一步增强,一定能为全球经济的开放合作作出中国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