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结束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西考察调研,对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一年来,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取得了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历史性成就。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奋力铸就新时代赣鄱文化新辉煌。
坚定文化自信,把握赣鄱文化的深厚底蕴。江西文脉悠长、人文荟萃,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丰富资源。
起源早,绵延不绝。赣鄱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中,稻作文化由此发源,青铜文化铸就辉煌,陶瓷文化享誉世界,书院文化传承文脉,中药文化独具匠心,宗教文化开枝散叶,赣鄱文化散发出独特的地域魅力。
重思变,富于创新。创新是江西文化的基因。万年县仙人洞原始先民种下第一颗稻种,成为华夏稻作文化的滥觞。江右商帮称雄中华工商业900多年,在中国商业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鹅湖之会中,心学与理学激烈交锋,极大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发展。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敢打第一枪”,到新中国成立后多个“第一”的“江西制造”,再到改革开放后在不同领域探索出“江西经验”,赣鄱大地一直勇立时代潮头,勇开风气之先。
多元化,开放包容。数千年来,赣鄱文化因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断丰富发展。庐山一山藏六教,全世界建有江右商帮的精神殿堂万寿宫千余所,景德镇“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还有汪大渊、利玛窦等联通中外的交流事迹,彰显出赣鄱文化百花齐放、兼容并蓄。
基因红,薪火相传。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是红色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之一。新中国的开国将帅,江西省籍占比超过了五分之一。在江西孕育发展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勇于担当使命,描绘文化强省建设的锦绣画卷。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已经明确,关键是坚定不移埋头干,以实际行动让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赣鄱大地结出丰硕果实、绽放璀璨光华。
深化改革创新。要深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以创新的理念和改革的办法推进文化建设。健全文化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合理流动,营造优良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动以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为重点的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自主经营权,指导推动企业完善内控体系,推进合规管理。全面落实支持影视、网络视听、动漫等各项文化发展改革政策,配套完善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市场准入、人才保障、文化项目建设用地等保障性政策。加强政、银、企合作,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文化建设。
建强人才队伍。要加强文化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打造高素质“文化赣军”。聚焦产业和项目,发挥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企业的人才集聚功能,探索建立多种渠道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助力文化发展。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全省艺术人才培训计划,发挥文化名家传帮带作用,壮大文化人才梯队。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依托文化乡贤、民间文化能人等,建立一支扎根群众的优秀基层文化队伍。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保障,为优秀人才搭建事业舞台、服务平台,营造各类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生态环境。
擦亮文化品牌。要做深做实赣鄱文化宣传,重点擦亮一批“文化金名片”,不断提升赣鄱文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加快推进景德镇窑址申遗、万里茶道(江西段)联合申遗,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江右文库》编纂出版等重大文化工程。深入挖掘利用陶瓷文化、书院文化、中医药文化和江西诗派、江西画派、江西戏曲等特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对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的研究阐释,加快推进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可视化、沉浸式、体验式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新模式。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措施,鼓励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和文化品牌。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武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