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村庄治理好,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这是修水县西港镇马祖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站荣2008年刚到村工作时,镇政府领导对他的叮嘱。
“我一定做到!”简短却掷地有声的五个字,是王站荣在村任职16年来一直坚守的初心与承诺。
心系民生 做人民群众的守护人
走进马祖湖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映入眼帘。
“王书记,要请你们帮个忙哟!”10月12日下午,一名身材瘦小、年岁较长的村民急匆匆来到村委会办公地。他叫陈先满,是村里的五保户,前些天刚从敬老院返回自家居住,想请村干部帮他购买一些水管,用于家中水井取水。
得知陈先满要用井水,王站荣和村委会副主任卢方钟耐心解释,告诉他村里已安装自来水管道,使用自来水更方便。王站荣一口答应道:“您放心,明天一早我们会上门帮您看看情况,一定解决好用水的问题。”
陈先满离开时,王站荣不忘嘱咐老人:“您眼睛不好,骑车千万要小心。”
村里有条河。往年,只要连续下一两天雨,漫出的河水就会将田里的玉米淹没。今年,河岸边筑起了长达1200多米的河堤。“今年汛期,庄稼损失减少很多,只有往年的五分之一。”王站荣欣慰地说。
王站荣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筹措300余万元用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拓宽道路3000余米,新建水渠1100余米、河堤2000余米、饮水工程3个,维修桥梁2座、山塘2座,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推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来村委会任职前,王站荣是当地的乡医,很受村民信任。成为村干部之后,王站荣没有忘记治病救人的职责。有的村民有个头疼脑热的,还是习惯到村委会来找他看病;有时接到村民半夜打来的求医电话,他也会毫不犹豫赶去帮忙。
采访中,不少村民异口同声地称赞道:“好啊!王书记真是个好人!”在纯朴的村民口中,一个“好”字就是最大的肯定。
创新治理 做文明乡风的带头人
随着手机发出“叮”的一声,村民梁万福收到了来自村委会的反馈信息:“您上报的随手拍事件已经处理完毕,请回到慧村小程序查看并发表评价。”
前些天,梁万福通过马祖湖村乡村治理平台反映了“七里山口上善拱桥有大量垃圾”的问题。王站荣知晓后,立即安排网格员梁家荣、梁学华前往现场察看,并及时组织处理,梁万福本人也自发加入清理队伍。
近年来,王站荣推动构建“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网格员联系户”网格治理体系,将全村划分为8个网格党小组,并选派党员担任网格小组长,在与定点帮扶单位九江移动公司的通力合作下,以数字化平台为基础深化基层治理,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因“事”制宜成立理事会,是马祖湖村实施有效治理的一个办法。乡风文明理事会、文体理事会、马祖湖二桥新建理事会……各类理事会共同编织出一张覆盖全面、反应迅速的基层治理网络,妥善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关切的急事难事,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去年,王站荣在女儿订婚时,坚持以身作则、不收彩礼。他对村民们说,子女组建自己的小家,是双方家庭的喜事,不应该用金钱来摆排场,不然好事就变味了。在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年禁“摆新案”之外,他还与村民逐一签订乡风文明承诺书,推出“好儿媳”“好乡贤”等系列评选活动,有效深化全村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治理走深走实。
被评为“好儿媳”的村民周小燕说:“自从村里开展这些评选活动以来,我看到了更多温馨的画面,感受到邻里间更加浓厚的情谊。我们村庄变得越来越好,大家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担当实干 做产业发展的领路人
受地势等因素影响,马祖湖村环境相对闭塞,村民在日常出行、农田耕作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由于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一些村民选择外出务工。
在自己手上改变现状,这是王站荣的目标。
他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探讨发展路径,广泛听取村民和乡贤意见,发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通过“流转土地+大户统建”模式,引领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村里先后打造蚕桑基地和莲子基地120亩、水稻基地100余亩、蔬菜基地120余亩、柚子基地100亩,建成200千瓦光伏电站,并注册成立公司,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优质农产品。
“今年蔬菜价格比较好,收成也不错,多亏了王书记动员我种植蔬菜。”蔬菜种植大户梁林生对王站荣的引导和鼓励铭记在心。
类似的种植户还有不少,村委会定期为他们请来农业专家授课。种植户们一边在课堂上认真学技术,一边在田间地头勤劳耕作。王站荣还鼓励这些种植大户带动更多脱贫户在各类种植基地务工,让脱贫户人均每年能够获得数千元收入。
过去三年,马祖湖村连续获评“全县综合考核先进村”。2023年,该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5.8万元,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200余元。
岁月流转,信守不渝。“接下来,我们将在严守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帮助村民们把日子越过越好。”那句“我一定做到”,让王站荣对未来始终保持着奋斗激情和清晰规划。
本报全媒体记者 卢瑛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