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江河逶迤,穿湿地公园而过,天空澄澈如洗,河水碧波荡漾,岸边绿树成荫,景致如画,一群白鹭翱翔蓝天碧水,勾勒出一幅和谐宁静、生机盎然的自然美景;
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处,林海翻滚,鸟鸣声声,黄腹角雉、白鹇跳跃觅食,护林员缓缓走过,观察着林中环境,守护着这片自然的净土;
通天寨、李腊石、西华山森林公园沐浴秋色,山间绿叶如翠,红叶如火,层林尽染,游人穿梭其间,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
石城,一块绿色翡翠,一颗生态明珠,镶嵌在赣江源头,散发着绿色发展的熠熠光辉,照亮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这一幅绿色生态画卷的背后,是石城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全面抓保护、抓治理、抓发展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石城县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先后获评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卫生县、江西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江西省森林城市、江西省美丽宜居示范县、江西省生态县,全县11个乡镇获评省级生态乡镇、实现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
走进石城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效运转的智能化监测系统,将各项生态指数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保护好了赣江源头就守住了江西母亲河的生态。”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余正良说,“现在无人机、红外相机等设备都成了护林的好帮手。但一草一木的保护和监测,还是少不了一双铁脚板。”每天,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7名护林员轮流巡山;每年,保护区联合专家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
目前,保护区内已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鬣羚、水鹿等,首次发现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二脊沼兰,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红背鼯鼠。珍稀动植物频现,进一步彰显了石城县优越的生态环境质量、扎实的保护举措。
石城县森林覆盖率达75.9%,湿地保护率达82.16%,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
近年来,石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锚定“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目标,以“一个目标盯到底、一股狠劲抓到底”的决心,多措并举构建护绿体系,全力守护优良生态家底。
全面治污。大力开展“四尘三烟三气两禁”整治,全面落实工地“六个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深入开展河湖水库水环境、饮用水源地保护等专项整治,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开展企业、养殖等污染专项排查整治,强化危废固废监管,全年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全境护山。坚决贯彻落实十年禁伐政策,持续抓实林长制,聘请600余名护林员,统筹推进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控等工作。实施古树名木保护、“百树复壮”项目,为全县2772株古树名木挂牌,实行一树一养。建立“河(湖)林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探索“行政处罚+赔偿”执法联动机制,构筑起全领域全要素全覆盖的监管保护体系。
全域理水。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村的河湖长组织体系,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同向发力、协调作战的巡河护河管理机制,扎实推进“清河行动”,完善水环境监控设备,全方位推进水环境治理,河湖库实现一张网管理。
从山上到山下,从水里到岸上,一项项深思熟虑的改革举措,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不断推动着石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漫步石城城乡,只见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自然之美与这片山城完美融入。
护绿是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严守的红线,而扩绿则是推动生态质量实现持续提升的关键。
在石城县麒麟山现代农业观光园,这里植被丰茂、山水相映、果树成林,满目生机。但曾经,这里山体光秃,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石城县通过林相改造、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植树种草,让荒山变成金山银山。
麒麟山的华丽蝶变正是当地实施生态修复,增绿扩绿取得的显著成效。一直以来,石城县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推进综合、系统、源头治理,通过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湿地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增强。同时,开展义务植树、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山塘生态环境提升改造等行动,推动生态质量持续提升。
截至今年上半年,石城县已完成改造低质低效林3.87万亩、生态综合治理1.2万亩、废弃矿山治理28.18公顷,义务植树60亩,种植楠木、小叶青冈、枫香、木荷等苗木6600株。
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同时,石城县着力打通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生态富民通道,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石城县因地制宜做优生态农业,不断壮大白莲、翻秋花生、贡米等绿色富民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新种植森林药材445亩;完成新造油茶2602亩,改造提升油茶1.5万亩,生态农林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石城县地热资源丰富,已探明可开发温泉点7个,日出水量超1.5万吨,地热流体富含偏硅酸、氟等健康元素,获评中国温泉之城。依托充沛的地热资源和独具特色的红色、绿色、古色资源,生态旅游产业迅速成长为石城县具有支柱性、引领性作用的富民产业、强县产业。建成通天寨、八卦脑、赣江源、大畲5A级乡村旅游点,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深入挖掘石城阻击战、秋溪整编等红色资源,建成大由乡王沙村、小松镇丹溪村、赣江源镇秋溪村等红色教育基地,打造了琴江镇江背村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点、不少村民在村里办起了农家乐、民宿。近3年来,石城县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逐年倍增。
围绕绿色低碳工业目标,石城县大力推动品牌运动鞋服首位产业集群发展,从零起步发展到鞋服及配套企业700余家、产值170亿元,带动全县2万余人就业。聚能成势,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建成光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等诸多新能源项目,2000余农户通过林地流转和就近务工实现增收。通过创新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中央项目资金补偿机制,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让村民共享生态红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石城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色发展之路,厚植着民生福祉底色,书写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这片用丹心织就的生态画卷上,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图景已然展现。未来,石城县将秉持更加坚决的意志、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展现更加扎实的作风,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温京燕 曾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