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C2版
不负时代使命 书写人民史诗
www.jxnews.com.cn    2024-10-30 04:49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编者的话

  10月23日,江西省文艺界举行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不断推动赣鄱文艺繁荣发展。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擘画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文艺的新蓝图,为新时代中国文艺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十年间,我省实施了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出台“文艺七条”和促进网络文学繁荣发展措施。十年来,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服务人民,深入扎根人民,热情讴歌人民,他们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助力全省形成了精品佳作竞相推出、优秀人才不断涌现、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的生动局面。

  接下来,我省文艺工作者们将如何扎根赣鄱大地,聚焦建军百年、长江文化、陶瓷文化等重大时间节点、重大主题,秉持传世之心、深挖特色题材、彰显中国精神,创作推出更多引领时代的精品力作?我们约请了几位作家、艺术家代表来畅谈心声。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能感受到江西文艺界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书写着激情澎湃的江西答卷——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枝散叶焕发新彩

  □ 杨俊

  我的家乡赣南是红土圣地,我们从小就被“腰缠万贯的讨米人”刘启耀感动,为“共和国第一军嫂”陈发姑泪目,被“一心为民,自带干粮去办公”的苏区干部好作风感染,震撼于苏区人民为革命付出的巨大牺牲……新时代以来的原创大戏中,我们对自己扮演的革命英雄高度信服,自觉相融,从而获得舞台上的精神升华。《八子参军》持续热演,《永远的歌谣》唱响全国,《一个人的长征》勇攀高峰,台上台下共情互进,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诚意落实,凝聚着赣南人民对革命英雄的追忆和致敬,红色基因植入骨髓,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赣南采茶戏有着400年的传统积淀,十年来我们坚定走在活态传承的路上。《八子参军》让赣南采茶戏在采茶歌舞剧的路子上初步焕发出自觉的创作活力;《永远的歌谣》是赣南采茶戏的歌舞特质寻找到新气质的成功实践;《一个人的长征》的选材立意强调“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草根的命运反映大历史大民心;创作手法立足演剧立场,从原生形态生发鲜活感,回到戏曲本体“唱、念、做、打”中体现人物守信践诺的道德坚守,使得人物具备了在大背景中的镶嵌感、灵性的纵深感、灵魂的厚重感,由此彰显复归传统的提纯、全面拓进的勇气。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我们始终秉承初心去把握戏曲在现代社会的适应性。我们走遍赣南大地,挖掘整理传统剧目52个、传统音乐曲牌400余首,并进行录音录像、编撰出版;我们牵头联合梅州、五华、韶关、南雄、龙岩等地定期举办采茶戏展演,无偿培训演员,建设辐射赣、粤、闽的赣南采茶戏大文化圈;我们与大学联合建设赣南采茶戏研习基地,在深圳以及宁都、瑞金、龙南、定南、大余设立演员传习中心,培训基层骨干千余人次;在赣州市中小学、幼儿园设立9个少儿传习基地,培养小演员、小戏迷上万人。

  未来已来。戏曲之兴乃至文艺之盛,一言以蔽之:出人、出戏,人才要“井喷式”,剧目要“精品化”。为策应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百年纪念节点,我们正在着手创排革命题材大戏《兰香如故》;为推动经典剧目影视化工程,我们正在拍摄制作戏曲电影《八子参军》;为传承经典,我们计划复排曾经风靡全国的传统大戏《茶童哥》;为擦亮红色品牌,我们持续开展《一个人的长征》全国巡演。我们还加大对赣南采茶戏表演专业定向生的培养力度,争取在短期内有效缓解戏曲人才断档局面;同时,我们带动赣州全市19家专业院团,与高校联合跟踪培训现有队伍,打通教学、排练、创作、演出全流程,以戏促功、以演育人,合力推动赣南地区戏曲人才工作快速起势、整体成势、取得胜势。

  风展红旗如画。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我们自信满满,笃定前行,立志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枝散叶,让人才破圈成长,让作品焕发时代光华。

  推动陶瓷文物与文化“活起来、走出去”

  □ 翁彦俊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景德镇,来到了陶阳里,我很荣幸作为陪同讲解人员之一,通过“瓷都千年”特展向总书记简要介绍了景德镇的陶瓷史,并汇报了御窑博物院近些年通过考古文保在深度挖掘陶瓷文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频频点头,并指示“创新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能空中楼阁”。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咛,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在让陶瓷文物与文化“活起来”和“走出去”方面,重担在肩,责无旁贷。

  为此,在历年来的工作基础上,我们这一年主要做了3件事,概括为4个字“基鸭联盟”。“基”指的是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鸭”是指以岁岁鸭为代表的陶瓷文化IP,“联盟”则是国际瓷器研究联盟。

  我们设立了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将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出土的近2000万片古瓷片,从晚唐到民国,建立起成系统、成序列的官民窑基因标本,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全国乃至世界科研力量,提取“8+X”的考古、造型、纹样、胎、釉、彩、装烧、款识,以及海内外相关藏品和研究等信息。古陶瓷基因库的建立对研究古代社会、复原古代工艺、进行古陶瓷鉴定、开发陶瓷文创、讲好瓷器故事等具有重大基础价值。

  我们以御窑出土的大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为原型开发出岁岁鸭IP。这只没有红颜色、也没烧成功过的小鸭子,在深埋御窑珠山550年后,迎来了“鸭生”的第二次生命。如今,岁岁鸭IP正当红,由此引发的文化话题和文创产品热度不减。

  此外,为了更好地整合世界范围内的陶瓷考古、藏品和研究资源与力量,国际瓷器研究联盟于去年10月底在景德镇成立,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89家机构和近200名学者参与了联盟的发起。以“瓷器起源、传播与全球化”为研究主线,联盟推动相关领域的信息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共建共享,打造相关学者和机构之间的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共同促进瓷器及其相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目前联盟已在海内外建立了多个工作站,开展了多项国际联合课题,初步建设了世界瓷器互动地图。

  回顾来路,展望前程,我们将不忘初心,自觉地、不断地以习近平文化思想赋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守护中华陶瓷文脉。

  书写具有正大气象的文学作品

  □ 曾清生

  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我坚定做守正创新理念的践行者,立足江西、面向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书写具有正大气象的文学作品。

  我所理解的“守正”,是守住江西乡土之根,守住江西文化之魂;我所理解的“创新”,是必须立于时代前沿,勇于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学手法,进行大胆嫁接与创造。

  十年来,我创作出版了反映景德镇陶瓷文化的长篇散文《青花帝国》,书写江西古老乡土时代变迁的散文集《回乡记》,同时创作了一批以反映欧阳修、李觏、杨万里、罗大经、文天祥、八大山人等江西古代文化名人精神世界与高尚情操为主题的系列散文作品。

  为了书写这些作品,我多次回到我的故乡——江西吉水赣江以西,去向许多旧友新朋打探很多熟悉的村民的下落,倾听他们在这个时代的故事;到江西各地历史名人的故乡,体验历史与现实,民间与庙堂,传统与现代,消逝与留存。这些探访,让我得以完成与这些古人的对话,获得了实地考察的第一手资料。

  景德镇陶瓷艺术主题、乡村变迁主题、江西文化名人主题,看似相距甚远,其实都是我的故乡书写的分蘖。景德镇应该是所有江西人的精神故乡,那曾经连缀起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的青花,是所有江西人乃至所有中国人的精神刺青,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内涵的整理和当代价值的展望,是江西文学写作者实现文学理想的重要途径。

  江西是个农耕文明大省,由农耕文明衍生的一整套文明伦理是江西文化基因的核心部分,对故土家园精神“库存”的清理和回望,对农耕文明当代变迁的观察与书写,就显得尤为重要。江西的众多文化名人,是江西文脉的重要根本。探究他们的精神世界,提炼他们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价值,重新讲述江西优秀历史文化,弘扬我们的悠久强劲文脉,以彰显江西文化自信,应当是江西文学创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将继续做一名“守正创新”的信奉者和践行者。我将继续我的故乡主题书写、也就是江西文化主题书写。我将广泛汲取当代文学经验,重建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不断挖掘江西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重建江西历史文化叙事系统,彰显江西文化自信。

  吾道不孤。江西广大文学作者,乃至今年在中国文联各大奖项中频频获奖的江西文艺家们,无一不是我的同道,无一不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守正创新”的信奉者和践行者。

  坚持与时代同行 为人民讴歌

  □ 周兵

  十年来,我耕耘不断,累计创作发表作品1500余首。《你笑起来真好看》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听我说谢谢你》《有你就幸福》入选中国音协当代精品创作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妈妈说》《谁都知道你很美》获全国妇联十大巾帼志愿者之歌优秀作品,《中国我的爱》获中宣部文明培育局等单位联合推荐的“童声里的中国”全国少年儿童合唱活动优秀曲目。

  我始终保持高度的文艺自觉,全身心地投入创作,认真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做到“向上创作、向下共情”,始终坚持与时代同行、为人民讴歌。

  我认为作品即人。人虚,作品就虚;人躁,作品就糙;人脆弱,作品就生硬;人高傲,作品就小气;人浅薄,作品就单薄;人懒,就没有作品。所以,搞创作必须勤奋,不断学习,还要善于思考。作品是最好的老师,要学会向优秀者学习,在“比学赶超”中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日常创作中,我始终关注时代,关注百姓,把“家事国事,天下事百姓事”作为创作的源头活水。

  作品要反映真情实感。作品里的人物要有血有肉、不空洞。比如我的作品《你笑起来真好看》《听我说谢谢你》的“你”,《草原的月亮》里面的“阿妈”,《走着走着花就开了》里面的“我们,你、我、他,母亲、父亲,爷爷、奶奶”等,感情抒发的对象是真实可亲的。作品要描绘真实的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不可失去生活的热情,更不可辜负生活的美好。

  作品还要注重传唱。歌曲的生命力在传播。而网络是歌曲快速且广泛传播的重要平台,在5G时代,短视频无疑是最广泛、最快捷、最直观的传播手段。我的作品《你笑起来真好看》《听我说谢谢你》在全国播放量近千亿次就离不开网络平台的传播。因此我觉得,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网、用网也是文艺工作者的一门必修课。

  文艺创作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从前期的“学艺”“钻艺”到“忘艺”,要始终守正创新,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在某一擅长的领域坚持下去。我希望能够为孩子们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少儿歌曲。

  成为时代的在场者和表达者

  □ 朝颜

  我是一名来自瑞金基层的写作者,十年前,正是我的写作刚刚有点起色的关键时期,我仍然记得,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里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两个问题,直指文艺创作的核心要义,成为文艺家们争相践行的宗旨。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在这十年间写下的作品,正是身体力行地回应了这两个问题。

  作家无法选择时代,但有义务记录时代,成为时代的在场者和表达者。这些年,从《天空下的麦菜岭》,到《陪审员手记》《赣地风流》,再到《古陂的舞者》《父亲的大海和太阳》,我的写作无不契合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是的,长期的基层生活和工作经历,使得我对于普通人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和细致观察。我从不将人民看成一个空洞而虚幻的大词,而是深情地写下人的命运、人的诉求、人的苦痛、人的困境、人的深邃,站在人的立场上,不断找寻着人生存于世的秘密。

  比如,在写作《陪审员手记》时,我尤其关注的是涉及案件的每一个人,他们的精神处境、人性冷暖、生命价值,以及面对矛盾冲突时所表现的万种情态;在写作《赣地风流》时,我想到的是书写跨越百年的时间中,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存过、抗争过、期盼过、热爱过的人,还有那些不应被历史遗忘的血泪悲欢;在写作《古陂的舞者》时,我思考的是那些坚守非遗的人,正经历着怎样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一生如何与操持的某一门技艺爱恨纠缠、死生不弃?

  如今,我正走向身边的传统村落,走近出走或留守的村民,走近民俗守护人和古村落营造技艺传承人,准备写作一部新的散文集《阡陌深处》。我将用心去见证新时代农村人的生活现状、乡音乡愁、理想抱负。我希望奉献给大家的是一种含着体温、血泪和微笑的书写,惟其如此,才称得上不负时代和人民。

  鲁迅先生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是的,每个人都有眺望远方的权利。那些为着新中国流血牺牲的人,那些在改革开放中勇立潮头的人,那些沐浴着时代东风拥抱幸福的人,都是心中有远方的人。写下他们,便是刻下了时代朝着远方航行的轨迹。

  我想,每一位文艺家都应该成为时代的在场者和表达者。无论是时代进程中普通人所亲历的命运翻转,还是属于个体的喜怒哀乐、执着追求,都应该被烙印在历史的轮辙中。我们正在听见,看见,触摸到,感受到一切,我们有义务真实地记录万千面孔、万种情形、万类话语,并在其中寄托自己的创作理想和精神向度。他们是江西的,也是中国的;他们属于当下,也属于历史,最终,将属于时间。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感恩奋进这一年
  • - 【专题】2024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 【专题】龙舟韵·端午情
  • - 【专题】中国梦·劳动美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