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B1版
“我建这个馆,值了!”
www.jxnews.com.cn    2024-10-30 04:49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在芦溪县芦溪镇山下村,有一家由村民刘思启创办的“萍乡陶瓷博物馆”,馆内藏品之丰富、种类之齐全,令慕名而来的各方人士赞叹不已。

  8年苦心经营,这家私人博物馆一路风雨兼程,既记录着一段文脉的流传,又承载着一名藏家的真情。

  与瓷结缘近30年、藏品近7000件,在萍乡的文玩圈,刘思启因痴迷收藏陶瓷小有名气,且对陶瓷文化颇有研究。在了解到芦溪的制瓷历史后,他利用自家房屋创办陶瓷博物馆,让更多人知晓芦溪瓷。

  2016年,刘思启邀请萍乡市博物馆文物专家对他的数千件藏品进行鉴定,一一分类陈列布展,开办“萍乡陶瓷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萍乡陶瓷博物馆”共有四层,分为陶瓷展区、红色展区、奇石钱币展区和民俗展区。其中,陶瓷展区作为“博物馆”的核心,展示了从战国以来,特别是从宋朝到民国时期芦溪县南坑镇窑下村和上埠镇萍瓷公司生产的瓷器。这些价值不菲的藏品,无一不是萍乡制瓷业曾历经辉煌的证明。

  建馆容易办馆难。

  对于刘思启来说,创建“萍乡陶瓷博物馆”是一件赔本赚吆喝的事。即使“博物馆”的日常运维成本较高,他也舍不得变卖任何一件藏品。

  刘思启的执着,让一些藏友深为敬佩。“五一”期间,重庆藏友聂超驱车千里来到芦溪,为“博物馆”捐赠了一只民国时期萍瓷公司生产的瓷酒杯。

  为支持刘思启的“博物馆”,当地群众也主动“献宝”,馆内有很多村民自发捐赠的藏品。在刘思启看来,这是大家对他的鞭策和鼓励,给了他无穷的精神动力。

  是金子总会发光。

  通过口耳相传,“萍乡陶瓷博物馆”逐渐走红,成为市民深入了解萍乡制瓷历史和底蕴的重要“窗口”。

  芦溪县博物馆副馆长鄢丽认为,“萍乡陶瓷博物馆”的藏品,极大填补了官方博物馆相关类型和主题的空白。她表示:“两馆之间可以通过合作办馆的方式,进一步促进本地资源优化配置。”

  “如今,全国各地的陶瓷文化爱好者来到这里参观,对我们的陶瓷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这让我十分欣喜。我建这个馆,值了!”手抚瓷瓶,刘思启话语铿锵。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记昌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感恩奋进这一年
  • - 【专题】2024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 【专题】龙舟韵·端午情
  • - 【专题】中国梦·劳动美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