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C2版
从阿克陶到景德镇——
土陶窑变记
www.jxnews.com.cn    2024-11-01 04:48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阿克陶,帕米尔高原上的绿色明珠,雄鹰的故乡。这里既有巍峨耸立的雪山,又有绿草如茵的牧场。

  景德镇,因瓷而立、因瓷而兴,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陶瓷文明接续千年繁盛不衰的城市。

  从阿克陶到景德镇,相距万里之遥。一个是世界屋脊下的边陲小城,一个是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的世界瓷都,她们之间会有怎样的交集?

  打开历史的卷轴,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一条陆上丝绸之路,将地处江南和边塞的她们连结在了一起。

  如今,一种叫新疆土陶的艺术品,从阿克陶出发,来到千年瓷都,陶与瓷相互奔赴,在新时代的窑变中重逢,在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各美其美,热烈相拥。

  十多天时间里,我们行程一万余公里,在阿克陶与景德镇间一路寻访,记录阿克陶巴仁土陶的窑变新生与奇幻之旅。

  我们的故事,从巴仁土陶第七代传承人奥布力塔力普·阿吉的陶艺作品《石榴花开》说起——

  一号展馆里,那颗可爱的“石榴”火出圈了

  以瓷为媒,对话世界。10月18日,2024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在陶博城国际会展中心启幕。共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和嘉宾参会,1100余家参展企业精彩亮相。

  在一号馆新疆阿克陶展区门口,制陶工匠吐尔逊江和热比古丽正全神贯注地在缓缓转动的陶坯上精雕细琢,其精巧的技艺与专注的神情,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步入酷似新疆民居风格的展区,独具特色的新疆巴仁土陶便映入眼帘。从大型的陶罐、陶缸、陶瓶,到小巧精致的陶碗、陶碟、陶壶,种类繁多,琳琅满目。这些土陶制品源自新疆阿克陶县米拉斯农民手工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米拉斯合作社”),其所采用的巴仁民族特色土陶工艺,是维吾尔族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制陶技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被列为新疆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众多展品中,进门正中央展台上摆放的一件土陶作品,以其精巧的设计、美好的寓意、丰富的内涵,吸引了每一位参观者,大家排着队拍照打卡、发圈分享。

  这件成了流量明星的作品名叫《石榴花开》,它巧妙地采用镂空工艺,以内外两层陶瓶相互嵌套为主体,外层陶瓶釉色鲜亮、大气厚重,展现的是一颗饱满成熟的石榴,瓶身上雕刻着象征中华民族特色的花朵纹饰,花朵竞相绽放,蕴藏着“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美好祝福;内瓶则精巧地模拟了石榴籽紧密相连的形态,象征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如同这些石榴籽般紧紧相依、团结互助。

  正在现场忙碌的阿克陶县米拉斯合作社负责人、今年44岁的巴仁土陶第七代非遗传承人奥布力塔力普·阿吉告诉我们,《石榴花开》这件作品是他和父亲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创作合作完成,其镂空的创意设计理念,正是来自景德镇陶瓷镂空雕花技艺。

  “为了参加这次瓷博会,我们提前几个月准备,制作了300多件土陶作品,很多作品都融入了我们在景德镇所学的工艺和技法,这次我们精心挑选了150多件作品,装了5个大木箱,快运到景德镇。”奥布力塔力普对参加这次瓷博会充满期待。

  以《石榴花开》为代表的参展土陶作品,正是江西与新疆两地合作交流的成果体现。

  李静,景德镇外销瓷博物馆馆长。这段时间,她一直在为阿克陶展区的顺利落地做对接服务工作。

  “今年4月初,江西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江西援疆指挥部’)联系到我们,邀请我馆的策展布展专业人员赴疆,就建立‘巴仁土陶展厅’提供专业意见。为响应‘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我省对口援疆工作部署,充分挖掘民间艺术资源和价值,我们第一时间到阿克陶现场考察,结合展厅主题、展品情况、空间规划、内容提炼等给出了专业指导,最后展厅呈现的效果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誉。”李静对参与援疆的这项工作感到欣慰。

  今年9月,江西援疆指挥部再次联系到李静,称为拓宽阿克陶米拉斯土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们将援助米拉斯合作社参加2024年瓷博会。因为之前合作非常成功,再次邀请外销瓷博物馆做展位的展览设计及布展等工作。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增强民族团结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促进民族文化融合交流,我们义不容辞。”李静说。

  景德镇审计局副局长、江西援疆指挥部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冯仕超,是土陶参展的带队负责人之一,他告诉我们,此次阿克陶县土陶在瓷博会上亮相,向全世界展示了新疆巴仁土陶的文化特色和魅力,有利于推动土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阿克陶县土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价值。

  而几天的瓷博会活动,奥布力塔力普更是收获满满:“没想到我们带来的参展作品受到了这么多参观者的喜爱,展销几天,现场销售额达到5万元,并与3家国内外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我们一起来的还有18名土陶工匠,会里会外,大家参观、学习、交流,深切感受到了景德镇的独特魅力!”

  在三宝,一场庄重的拜师仪式情深意满

  其实,这次景德镇之行,奥布力塔力普还要完成一件梦寐以求的大事——拜师。

  景德镇珠山区三宝陶源谷,青石板、旧牌楼,一条清溪绕村而过,黛瓦粉墙的小院,一个个瓷瓶镶嵌在墙上,艺术范儿十足。作为陶艺创作者聚居的艺术村落,陶瓷元素随处可见。

  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占绍林劳模创新工作室,就坐落在这里。一栋六层的小楼,被他改造成陶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陶艺人才。

  10月19日10时19分,一场庄重又简朴的拜师仪式,吸引了众多陶艺工作者和媒体人的关注。

  “师父,请喝茶!”奥布力塔力普单膝跪地,恭恭敬敬地向坐在主位的占绍林敬茶。占绍林接过茶盏,颔首回应,一饮而尽。如此三次,敬茶毕,占绍林告知新徒弟门规,教育徒弟尊敬师长,遵守行规,勉励徒弟勤勤恳恳习艺,堂堂正正做人。奥布力塔力普敬茶时,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他三次敬茶的茶盏各不一样。

  这里面难道有什么讲究?

  占绍林看出了我们的疑惑,说:“三个茶盏我分别选了景德镇的影青、吉州窑的黑釉、福建的建盏,三个茶盏都是我的徒弟,也就是奥布力塔力普的师兄们烧制的,他举着这三个茶盏敬茶,寓意着传承有序。”

  为什么选择上午10时19分举行拜师仪式?占绍林说这个时间非常特殊,也很有意义。

  1994年10月19日,16岁的占绍林从江西鄱阳农村来到景德镇学习拉坯,那时起,他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一流的陶瓷工匠。如今,功成名就的他,把10月19日当成自己的艺术生日,今年又正好是他从艺30周年。在10月19日10时19分接受奥布力塔力普拜师,是个最好不过的时刻,也很有纪念意义。

  占绍林说,他和奥布力塔力普已经认识很多年,也在景德镇多次教他拉坯技艺。他还作为文化援疆使者,到过阿克陶米拉斯合作社参加活动,并去奥布力塔力普的家里做过客,两人可谓缘分不浅。

  “今天我们正式成为师徒,我非常欣慰。景德镇跟阿克陶虽然相距遥远,但我们手艺人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艺术没有边界,我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你,希望你把阿克陶土陶和景德镇瓷器完美结合起来,把两地优秀的传统工艺相互融合,创造出符合当下年轻人生活美学的器物。最重要的是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技艺更好地传下去,让它发扬光大,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方新天地。”占绍林语重心长。

  拜师结束后,占绍林领着奥布力塔力普来到拉坯工作台前,手把手地切磋起了拉坯手艺。

  “拉坯是一项精细活,手上的力度稍有差池,都会前功尽弃,做十次可能有八次是失败的,力度、水分、收缩比、操作手法等都需要考虑。”占绍林说,拉坯是传统制瓷工序中又苦又脏又累的活,也是制瓷工序中非常关键且困难的一环。奥布力塔力普一边聆听,一边不断点头。就是眼前这个看上去朴实无华的师父,30年来却乐此不疲地钻研创新,一团瓷泥被他玩出了新花样,练就了“一体成型”的独门绝活,成为享誉全国的“拉坯大师”。

  即将告别的时候,占绍林对奥布力塔力普说,已经把他这个唯一的维吾尔族徒弟也是第152个徒弟,拉进师徒微信群,群里的弟子们遍布全国各地。

  “以后你走到全国各个窑口,都有自己的师兄弟了,朋友之间跟师徒之间是不一样的,进了师门,大家就是家人、亲人,以后有任何技术问题,都可以向他们请教;有任何困难,只要说一声,大家都能够帮着你一起解决。”占绍林对这个新徒弟可谓关爱有加、情真意切。

  告别师父后,奥布力塔力普马不停蹄,又在三宝陶源谷萤造体验店,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岚深度交流,品味瓷上绘画的深厚韵味。徐岚的作品融入现代审美取向,汲取古今艺术精髓融会贯通,从而在技法创作上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新意。

  徐岚告诉奥布力塔力普:“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既要保持初心,传承工匠精神,也要汲取时代的营养,创新发展,使自己的技艺不断精进,勇敢攀登艺术的高峰。”

  巴仁土陶的春天

  在新疆,有一条流传甚广的谚语: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如果把“众人”一词替换成“赣新”,不仅同样贴切,而且具体而真实。

  2010年春,江西开始对口支援新疆克州阿克陶县。从那时起,江西援疆指挥部就对阿克陶县土陶工艺现状展开了深入考察,并决定与景德镇合作培养当地人才、提升产业水平。多年来,在江西援疆指挥部和江西省总工会的帮助下,新疆阿克陶县的土陶工匠们,先后10次来到景德镇学习先进技术,改进新疆土陶工艺。奥布力塔力普便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在江西援建的阿克陶县巴仁乡就业实训基地,我们走进了米拉斯合作社。奥布力塔力普带领我们步入了陈展精美的土陶展厅。展架上数以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土陶艺术品让人目不暇接。陶罐、陶碗、陶盘、陶瓶一应俱全,素陶、釉陶、彩陶流光溢彩。

  在合作社二楼1200平方米的手工作坊车间,我们遇见了奥布力塔力普的父亲——第六代土陶传承人、今年68岁的阿吉·艾买提。一旁的工匠告诉我,老人白天最多的时间,都消磨在位于作坊中央的陶盘上。仔细打量老人,时光如刻刀在他脸上留下深深的沟壑,长期弯腰的工作性质,让他的背有些佝偻。一双常年跟水和泥巴打交道的手,关节突出、表面粗糙。只有那双嵌在浓眉下的大眼,微笑时焕发出矍铄的光彩。

  从13岁开始学习制作土陶,阿吉·艾买提用那双永远沾着泥巴的手打磨出一件件土陶制品。泥间造物50余年,他用近乎偏执的坚守,传承着这项被称为“土与火之歌”的老手艺。早在2012年6月,他就被评为新疆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奥布力塔力普说,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陶艺,手工制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由于传统工艺不精,品种单一,土陶销路不好,卖不出价钱,看不到前途。2007年,他想放弃这门手艺,改做别的职业。

  “我还记得当时我爸爸很难受,恳求说:‘儿子,这门手艺我们家族延续了500多年,你要是放弃的话,就在我们手上断了,对不住祖辈,也对不住后人。’看到爸爸伤心难过的样子,我不忍心放弃,就克服困难,继续坚持了下来,后来我大哥和弟弟也加入了进来。”

  土陶制作从选料、碎泥、揉泥、拉坯到晾干、上釉、烧制、出炉,前前后后要经过多道工序。制作一个雕花土陶瓶,要用整整5天时间,仅雕刻花纹就要花费3天时间。其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烧制,烧陶对于火候要求很高,一不小心就会让之前的工作功亏一篑。当时,奥布力塔力普跟随父亲在旧窑里用土办法烧陶,由于温度不好控制,每一次陶器出炉都心惊胆战。

  在援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阿克陶县米拉斯合作社宣告成立,并注册了“米拉斯”商标。合作社的产品逐渐从之前的两三种发展到30多种,各样花瓶、大小陶壶、陶盘、碗碟应有尽有,土陶因它粗犷的线条、独特的花纹、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人们的喜爱。

  巴仁土陶终于迎来了焕发新生的春天。

  2015年,在援疆部门的组织下,奥布力塔力普第一次来到江西景德镇,就被震到了:“我以前没出过疆,以为陶艺是没有前途的事业,虽然有兴趣,但对陶艺的发展没有自信。在景德镇,看到陶瓷行业的欣欣向荣和热闹景象,我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带我哥哥一起去江西,他也很惊讶。”

  从那时起,奥布力塔力普把景德镇当成了第二故乡,先后10次来到这里学习,时间最长的达42天。他如饥似渴地学拉坯、学雕刻、学上釉、学烧制,技艺得到了很大长进。学习回来后,产品的品质提高了,以前土陶上没雕刻纹饰,直接卖掉,价格很便宜,现在镂刻的一个土陶工艺品能卖几百上千元。

  在2015年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奥布力塔力普选送的土陶作品荣获“维吾尔族土陶”烧制工艺文化传承奖,不久后又在亚欧金桥国际博览会上获得荣誉奖。一年里两次获奖,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16年,在援疆部门的帮助下,奥布力塔力普从景德镇购进技术先进的电陶炉设备,从此,生产土陶产品既省时又省力,还特别稳定,烧陶成品率也从50%提高到了85%以上。每次开窑时,他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2017年,奥布力塔力普带着他的土陶制品到景德镇,其中一个作品被人看中,卖了4000元,把他高兴坏了。“不光是我,我们家族、合作社的所有工匠都很开心,一个是我们的付出有了回报,另外就是更加珍惜每一次到景德镇培训学习的机会,感恩每一位精心指导我们的老师。”

  心怀梦想,则所向披靡。

  近几年来,奥布力塔力普承袭了父亲的精湛技艺,并将其发扬光大,现在已经培养了20多个徒弟,组建了一支传承古法技艺的工匠队伍,多次带领他们前往景德镇学习先进技术。合作社的土陶制品样式也达到100多种,受到了越来越多爱好者、收藏者的欢迎。

  万里瓷路的窑变与追光

  西汉驼铃声响,穿越千年时光;一带一路画卷,跨越万里山河。

  回溯过往,2000多年前,阿克陶先民西迁到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及现阿克陶县巴仁乡一带,承袭了古人的制陶技艺,经过不断地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仁土陶。

  其时,随着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新疆与内地的交流通道被打开,开启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国陶瓷早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经新疆走向世界,其中就有巴仁土陶。

  一捧陶土,万千匠心。巴仁土陶以手口方式传承,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其造型、着色、烧制等工艺中蕴含了当地工匠基于历史传统等多个方面的文化观念,是古丝绸之路上文化碰撞的产物。

  元代时,产自波斯(今伊朗)、成就了著名元青花美丽色彩的钴料“苏麻离青”,曾通过西亚、中亚经新疆阿克陶这条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渐用于元青花的烧制。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通往中亚、西亚重要门户的阿克陶,大量精美的景德镇陶瓷制品和新疆土陶制品,又经过这里源源不断地发往中亚、西亚,万里瓷路上陶瓷文明的交往从未中断。

  巴仁乡萨依巴格村,是奥布力塔力普世代居住的地方。采访中,他告诉我们,他所在的村子,很多村民会制作土陶,他家的老作坊、老窑口还保存得好好的。他邀请我们去看看。

  走进奥布力塔力普的家,颇有新疆民居特色的院子里,只见镂空的院墙上,种满了一株株美丽的天竺葵,虽值深秋,但这些花儿竞相绽放,花团锦簇,在明丽的阳光下更显娇艳动人。而头顶的葡萄架上,一串串已经成熟的葡萄晶莹透亮,分外诱人。

  穿过一条镶嵌着不同形制土陶的窄巷,我们来到了后院的一座土房子前。奥布力塔力普说,这就是他们祖辈好几代制作土陶的老作坊。我们侧着身费力爬上二楼。阳光透过窄窗照进来,黝黑的墙上,一排排半成品的瓶瓶罐罐摆放在木架上。房间的另一侧,有一个老式的土陶拉坯工作台。奥布力塔力普说,他现在还经常用它拉坯呢。

  匠心凝聚了时间的痕迹,流淌着传统的力量。这座土陶老作坊,不就是活着的文明遗址吗?

  土陶的造型、着色、烧制等工艺,充分反映了人们独特的审美情趣,其中亦可见藉由古丝绸之路中西文化碰撞的影响和新疆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其对于古西域东西方文明交流史,特别是中华文化一脉多支的研究和阐释,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让人欣慰的是,文化的交流一直在延续。阿克陶与景德镇的交流,是陶与瓷的双向奔赴。

  今年8月23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江西省总工会、江西援疆指挥部主办的“赣新工匠手拉手·文化润疆心连心”陶瓷文化技艺交流活动,在阿克陶县举行。类似的活动,几年来已经举办了6次。

  阿克陶县总工会主席盛晓萍说,今年的活动邀请了14名景德镇陶瓷行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技能大师和非遗传承人,与克州阿图什市、阿克陶县、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等多地陶艺工匠、非遗传承人及学生就制陶技艺开展深入交流,促进了陶瓷技艺传承与创新,增进了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展现了两地工匠对陶瓷艺术的极致追求。

  “新疆土陶以其质朴的质感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见证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多元性,我认为它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相信通过这样的交流与碰撞,能够激发出更多创新的火花,让几千年的技艺更迅速融入新时代发展的‘大潮’,让万里瓷路焕发出新的光彩。”当时,参加活动的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景德镇学院教授冯绍华动情地说。

  如今,作为传承人的奥布力塔力普,他的土陶事业前景一片光明。

  “我们80%的产品会送到喀什,那里有我们的6家经销商,特别是喀什古城景区,国内外的游客很多。他们也认可我们的产品,销售方面完全不需要担心,基本上是做了多少,就能卖多少。通过经销商,我们还接到来自日本、韩国、印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欧洲一些国家的订单,民族的文化、家族的技艺,随着我们的土陶工艺品走向了远方。”奥布力塔力普笑着说。

  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今年米拉斯合作社扩大了规模,条件也变好了,已经有30多个工作人员,到今年10月,销售收入达到了80万元,预计年底收入能超过100万元,土陶艺术品产量增加到2万多个。

  通过不断学习景德镇陶瓷的新工艺、新技术,奥布力塔力普不断继承和发扬土陶传统文化,还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不久前,他还入选了农业农村部认定的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

  当我们结束阿克陶的采访,就要返回江西的时候,奥布力塔力普一家人站在院门口送我们。那一刻,我们想起了不久前在景德镇瓷博会期间,我们曾陪同奥布力塔力普一行人,来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参观。在中国陶瓷博物馆大门口,奥布力塔力普把同行的父亲阿吉·艾买提请到身边,又拉上第一次来景德镇、刚上初三的儿子阿卜杜许库尔,请我们帮他们拍一张合影。我们在拍照的时候,他特意提醒,一定要把博物馆上面的“中国”两个字拍进去。

  那一刻,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阿克陶土陶的传承创新,以及对美好明天的期待与希冀,必将在未来的第八代土陶传承人心里,深深地扎下根。

  □ 毛江凡 邱虎 邹艳红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感恩奋进这一年
  • - 【专题】2024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 【专题】龙舟韵·端午情
  • - 【专题】中国梦·劳动美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