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光华
我时常站在十七楼的阳台向南眺望,远方天际线由高耸的冷却塔、巨型的筒仓、挺拔的烟囱,以及叫不上名字的大型钢构设备组成。那里,雄踞着一个钢铁巨人。六十多年前,四万多名来自上海等地的建设大军,满怀工业报国之志来到新余,开始了钢厂创业历程。热血浇灌的青春,在这里种下开放、包容、创新、奋斗的城市基因。因钢设市,新余遂得“钢城”之名。
美丽的钢城新余,由本报全媒体记者 邹宇波摄
未到这座城市之前,我想它是一名四十来岁的汉子,有着黝黑的皮肤、强健的肌肉、热情的性格、潇洒的气质,一副见过大世面的样子,但它有时并不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然而,那年我背起行囊走近它,才知自己是多么肤浅。是啊,人都习惯用迟滞的思想定义未知的事物,用旧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
这名汉子一直在努力改变形象,让自己变得更好。走在绿树成荫、鲜花点缀的袁河公园,你断然想不到,这里原是一座废弃矿渣山,如今化身超大的城市公园;站在袁河南岸北望,六个巨大白棚,将所有矿料燃料纳入腹中,这个世界最大的膜结构建筑群,让钢厂彻底告别“露天料场”;穿行于铁路之南的老城区,老旧街巷、工矿小区换上新装,充盈着美丽的旧时光;土墙黑瓦的城中村已然换了模样,在璀璨灯火里洋溢着文艺范儿……
“城是半个厂,厂是半座城。”作为半座城的钢铁厂,对城市释放着最大的善意和温情,这些年实施了两百多个环境治理项目。最惊艳的,是直插云霄的冷却塔、筒仓、烟囱,一改往日灰黑沉闷的性格,穿上青花瓷、蓝羽、青绿山水造型的外衣,成为城市鲜亮的坐标。利用边角废地建成的青花瓷公园,前有湖泊,后有小山,湖内水光潋滟,山上绿草如茵,雄伟的青花瓷冷却塔守在山后,构成工业旅游的壮美图景,吸引市民流连其间,成为婚纱摄影佳地。
但是,如果你认为这就是新余,那就错了。亲近它,你会发现,这座城市还有着更多柔情的一面。
这座城市原来并不缺水。孔目江、袁河两条河流昼夜不息滋养这片土地,在城市东南角牵手相约。它们和北湖、仙来湖等众多湖泊组成庞大水系,给城市以给养。南北流向的孔目江是新余的母亲河,它灵动的身子穿越田畴村落,入城时水面陡然变宽,当地顺势而为,建成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夜幕降临,江畔的赣西民俗风情街灯火辉煌,把江面染得五彩斑斓。作为城区新晋的网红夜经济消费街区,浓浓烟火气抚慰人们味蕾,后街游乐场快乐尽情释放,江边绿道游人如织,江面船儿夜游赏景,风情街果然有万种风情。
东西流向的袁河,则是挽着钢厂而过。如果从高空俯瞰,河道像一条宽大的银白绶带,披在钢铁巨人肩头,于刚劲之中添上一抹柔情。站在与钢厂隔河相望的洋津渡遗址,思绪一下拉回历史深处。始建于宋代的洋津渡,自古便是连接袁河南北的要地,留下数百年“古渡夕阳”的繁华盛景。随着渝州大桥等跨河桥梁的建设,洋津渡成为远去的记忆。今天,一项浩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袁河航道提升工程即将在此开工,新余港建成后,将打破钢城没有现代航运的历史。
这座城市原来也不缺青山,城市北部绵延起伏数十里的仰天岗国家森林公园,就是一个巨大的绿色臂弯,东牵孔目江,西揽袁河水,将城市稳稳地拥在自己柔软的怀中。在这个怀抱中,城市的衣袖更鲜丽,城市的呼吸更清畅,城市的鼾声更舒缓。
绿色仰天岗,吸引人们从白天走到夜晚。而夜行仰天岗,显然更合人们心意。我也喜欢夜行,沐着盏盏路灯,一直走向山的深处,任汗水肆意流淌。沿途蝉虫嘶鸣,整座山都是虫子的舞台,演奏着秋天的序曲。踩着绵密的虫声,迎着清凉的山风,裹着清淡的草香,感觉身体被掏空了什么,又填充了些什么,无比纯粹和满足。
仰天岗西侧入口外,有一处山泉,每天带桶取水的人流不断,据说此水泡茶、煮饭格外香甜。而进入山口,更多人拎着塑料水桶往右侧山里钻——山坳处亦有一泉,水量更大。天暗下来,取水人群点亮手电筒和头上的矿灯,犹如夜间行军,沿崎岖的山路隐没在密林中,这大概就是回归自然。
孔目江、袁河和仰天岗,就这样山环水抱,构筑起面积七八十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其绿化率达百分之五十以上,空气优良率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先后跻身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这超乎我的想象。一千八百多个日夜的相处,我终于看清这座城市俊朗的容颜,并确信已走入它的内心。
对一座城来说,每个人都是过客。人不一定能给城留下什么,但城一定会在他生命里刻下鲜活的印迹,哪怕是匆匆而过。
这座城市更多的细微之美,已鲜活地浸润于我心。这里有激情燃烧的创业岁月——六十多年前的“钢铁移民”,在这里点燃创业激情。直至今天,仍有数以万计的“钢二代”“钢三代”扎根这片土地辛勤耘梦,仍有无数的青春力量从四面八方向这儿归集,仅高职、中职在校学生就有十万之多,共同为这座年轻的城市注入青春气韵、奋斗豪情和梦想颜色,使得这里成为全球最大锂盐生产基地、全省最大钢铁生产基地,成为有名的科创之城。这里有绚烂多姿的地方文化——毛衣女来过这里,留下了浪漫的七夕文化;宋应星来过这里,留下了严谨的天工文化。传承千年的冶铁文化、麻文化,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一代国画大师傅抱石怎么也不会想到,故乡的绣娘们将他的国画作品与夏布刺绣巧妙结合,让穿越时空的文化创造在此相遇,惊艳了世人的眼光。
这座城市有我喜欢的滚烫生活。人们都在争取幸福安详的生活,同时用心包容和付出。在上下班的路上有所公厕,这是一对腿部残疾夫妇的另一个家。他们每日早起晚归,将这里打理得干净整洁。他们不知从哪儿找来一些破旧小桌椅,主动提供给别人休憩、下棋,每天这里围满人群,热闹和谐。旁边是个小广场,一位热情的老者每日趁暮色将音响布置妥当,不一会儿就聚拢上百对男女伴着旋律翩翩起舞。芸芸众生,都是这座城市真实的存在,他们携带这座城市的气质,活出了自己的模样。
滚烫生活怎少得了热辣的烟火气?也许是城市人口密集,催生了这里发达的餐饮行业,我认为这里的饮食是可上升为文化的。发轫于观巢镇的多家本土餐饮集团,占据着这里中高端餐饮的江山,引领行业之风。而由“钢铁移民”传入的沪上本帮菜,也在钢城深深扎根。赣菜的鲜香醇辣与沪菜的浓油赤酱,在此碰撞。各路食客,在这座城市皆可各取所需。从餐饮,也足见这儿开放包容的品性。
城市是人类繁盛的家园。我想,爱一座城和爱一个人一样,要在漫长岁月的相守中,品味它的美,更重要的是在时间嘀嗒中,相信它将变得越来越美好。钢城的柔美画卷,还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