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南昌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引领,大力推动高品质项目建设,通过精心谋划、精益求精、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容纳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还显著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日前,记者走进赣江南昌枢纽工程的施工现场,挖掘机和运输车穿梭不息,共同绘制出一幅生动的城市建设画卷。工人们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挥汗如雨地忙碌着,他们的脸上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作为南昌近年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赣江南昌枢纽工程承载着南昌人民对于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该工程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区域水路运输能力,为当地居民提供稳定、安全的用水保障,并满足周边173万亩耕地的农业灌溉需求,对推动南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2021年12月28日开工以来,南昌市不断深化研究、科学论证,全力加速推进各项工作。今年8月25日,该工程主支船闸顺利通航,标志着南昌水利建设迈上新台阶。
城市发展,始于设计。近年来,南昌提出“十桥同架”的宏伟规划,洪州大桥、复兴大桥的相继通车,让“一江两岸”经济圈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进一步推动了全市的交通网络完善。站在桥上,两岸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尽收眼底,让人不禁为英雄城的蓬勃发展而赞叹。眼下,昌南大桥、隆兴大桥建设持续推进,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前不久,南昌地铁延长线的建设进展迅速,力争在明年6月底前开通试运营的消息一出,立即在南昌市民的朋友圈引起了热议。这一消息的背后,是城市建设者们巧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智慧结晶。在南昌瑶湖东站至瑶湖西站区间的施工过程中,面对最宽水域作业的挑战,建设项目部创新采用了我国首台搭载智能盾构自动驾驶系统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先锋一号”,成功实现了无人干预累计掘进820多环的壮举,大幅提高了施工整体效率和标准化水平。
在提升城市硬件设施的同时,南昌也注重民生福祉的改善。近年来,该市新增多所中小学幼儿园,谋划推进南昌中学、行知中学、洪都中学等学校的建设,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力度,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构建“4+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100家孺子书房,打通一批“断头路”,改造一批老旧小区,攻坚一大批“胡子工程”,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南昌还积极打造更多满足市民需求的城市绿色休闲空间。老官洲、裘家洲生态修复提升工程的完成,马咀山、鱼目山生态公园的建设推进,以及赣江两岸公园提升、天际线轮廓线美化等举措的实施,让南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滕王阁景区“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北扩工程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亲水空间、观景视角,让市民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享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启动了大规模、彻底治污的污水系统整治工程,各级各部门鼓足干劲、全力推动项目早完工、早见效,用实际行动推动实现“一城清流”的美好愿景。
一座城市的品质保证,三分靠建,七分靠管。为了做到城市发展外在与内涵并举,颜值和气质兼修,今年以来,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持续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严格落实巡查常态化、责任网格化、管理闭环化的工作要求,补短板强弱项,抓巡查促落实,建制度保长效,纵深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城市管理中,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近年来,南昌还以智能科技赋能城市治理,按照“一个中心和八大行业应用系统”的模式,扎实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该平台的上线试运行,实现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状况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和综合评价,标志着该市数字城管平台向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迭代升级已完成。
如今,南昌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在提质扩容的道路上,不断绘就城市发展的新蓝图。未来,南昌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蓬勃的发展态势,成为鄱阳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报全媒体记者 康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