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
11月26日上午,气温寒冷,天干物燥。3名消防员沿着萍乡城区跃进路,向沿街店铺老板送上一份份冬季“防火秘笈”。商户们接下消防安全海报,认真看了起来。这是萍乡市安源区消防救援大队100余名消防员的日常工作之一,也是该区“全民消防”思维带来的新景象、新成效、新变化。
消防员向居民宣传防火用电安全知识。本报全媒体记者 曹章保摄
新思维 “全民消防”从干部抓起
安源区地处萍乡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约40万。消防基础设施老旧破乱、道路狭窄、交通拥堵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消防救援处置效率。
“仅靠投入防火灭火物资和提升消防科技水平是不够的,要确保老城区消防安全,最重要的是提升全民消防意识。”去年12月,安源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杨仁志在一次“消防安全进党校”授课中提出,只有党员干部的消防意识提高了,才能真正影响其辖区的广大群众,才能真正实现全民消防,因此,应树立“全民消防”从党员干部抓起的新思维、新理念。
今年初,安源消防打破传统宣教思路,由大队主官定期进党校授课,先将“消防思维”输送到各镇街主要领导干部脑子里,争取他们支持消防事业,同时也通过他们的“火车头”作用,将“消防思维”输送到辖区40万群众心里。
新速度 实现“5分钟救援”目标
向基层干部灌输全民消防思维的同时,安源消防还争取到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投资450万元,在高坑镇、青山镇、凤凰街建成3个政府专职消防救援队,投资5000余万元在辖区工业园建成一个国家队站,包括原有消防救援队站在内,形成全域救援力量布局,打通了消防救援“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了消防规划落地难、消防安全保卫压力大、站点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截至目前,安源区按照规划共建成“东南西北中”8个基层消防救援队站,并已全部投入使用。
日前,安源区丹江街道戴家冲一自建房起火,安源区消防救援大队立即调派力量赶赴处置,5分钟内第一到场力量开始火情处置,15分钟内调集辖区4个消防救援队站6辆车28人增援到场,楼内人群均已疏散到安全区域。
“与以往相比,这次救援处置更及时,损失比同类火情小很多。”杨仁志说,“灭火就是要把火势控制在初期。我们到场处置早一秒,老百姓的损失就会少一些。”
科学合理的设计,远近相宜的布局,打破了“远水难救近火”的瓶颈,较好地解决了老城区道路狭窄、交通拥堵等难题。如今,辖区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救援力量基本可以在5分钟内到达现场。
新成效 消防安全感大幅提升
萍安南大道消防救援站地处安源区新城区,有35名指战员。在车库边,站长王恒指着一辆“大家伙”自豪地说:“这是一辆大跨距特种举高喷射消防车,是专门用于处理大型火灾现场的高科技消防设备,最大工作高度可达58米。”
如今,“全民消防”思维已扎根于广大党员干部脑中。安源区青山镇党委书记吴钢在该镇政府专职消防救援站揭牌仪式上说:“建设政府专职消防救援站,就算举债也值得。以往救援力量不足,往往远水难救近火。如今,消防救援站建在家门口,群众安全了,党员干部睡觉都安稳许多。”
杨仁志感慨地说,新思维带来了新景象和新成效,全民消防的普及,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营造了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