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静
《叶嘉莹:爱上古诗词的九堂课》
叶嘉莹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浩渺书海中,《叶嘉莹:爱上古诗词的九堂课》恰似一把精巧钥匙,悄然开启了被岁月尘封的诗词艺术宝库,以温婉之力,引领着我们一步步悠然步入古典之境,于平仄韵律间,触摸历史脉络,感受诗人心魂。
此书自《诗经》那质朴率真的古老歌谣启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仿若一道光,瞬间照亮千年前质朴的情思,原汁原味地展现诗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本真质地,让我们得以聆听先民心底最纯粹的声音,寻得华夏诗歌的源头活水。
继而步入唐诗的辉煌华章,那是一个才情喷薄、气象万千的时代。李白宛如耀眼星辰,豪情万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跟随叶先生的解析,我们仿若化身李白身旁的仗剑少年,伴他纵横山川、笑傲江湖,感受那蓬勃的盛世意象与不羁灵魂;再看杜甫,恰似一位沉郁的时代记录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随着书页翻动,我们似与他并肩于乱世街巷,目睹民生疾苦,亲身体悟家国倾颓、沧桑巨变在诗行间的沉淀,感知一介儒者心怀天下的悲悯与担当。
宋词的细腻婉转,同样在书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为例,先生解读之功尽显,从“菡萏”这一典雅用词,到残香、败叶勾勒的衰败之景切入,深挖背后“众芳芜秽”的生命悲叹,巧妙地将抽象、幽微的生命无常之感,借具象画面与细腻笔触直击人心,把词中欲说还休、“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独特妙处展露无遗,令人拍案叫绝。
先生对诗词的阐释,绝非浅尝辄止、流于表面。其解读融贯中西理论,恰似桥梁,连通古今中外诗学智慧。她学养深厚,却能打破学术“高墙”,将艰涩理论化为通俗易懂之言。从逐字逐句剖析含义、音韵,到意境营造的抽丝剥茧,深入浅出地引领不同知识层次的读者登堂入室,领略诗词的内在乾坤。
更难能可贵的,是贯穿全书的传承情怀。先生一生曲折坎坷,然诗词于她,是渡越苦难之舟,亦是馈赠他人的良方。她以自身为火种,燃起传承古典文化的熊熊烈火,字里行间满溢对诗词瑰宝的珍视与热爱。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浪潮下,此书恰似一泓清泉、一方净土,激励着我们珍视诗词这笔珍贵财富,于古韵中寻得内心宁静,拥抱诗意生活,重拾独属于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与优雅从容。
一言以蔽之,这不仅是一部普通的诗词鉴赏集,更是续接文化脉络的恳切指引,满含先生对古典诗词传承的殷切期许。它值得我们反复研读、体悟,在每一次翻动书页间,与先生共赴诗词之约,让心灵在古典之境中不断润泽、升华。
然而,生命无常,叶嘉莹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的这句诗恰是先生一生的写照。她历经风雨坎坷,却始终以诗词为光,绽放灼灼华彩,用百年岁月谱写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与坚守,筑起文化传承的丰碑。
先生在词中写道:“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所以先生说:“我的莲花总会凋落,我要把莲子留下来。”先生就是一朵盛世莲花,她的才情和人格魅力会永远绽放清香,激励后人。
如今,每次翻开先生的书,都似与先生重逢于诗韵之中,往昔讲堂上的娓娓之音仿若在耳畔回响,那是她赠予后世、永不落幕的文化厚礼,我们唯有铭记、传承,方不负先生倾其一生的耕耘与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