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C1版
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www.jxnews.com.cn    2024-12-30 00:33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近期召开的中央社会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这项工作,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深刻认识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经济增加值超22万亿,约占GDP的18%。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88.2万个,吸纳人员就业1152.3万人。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数据,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主要包括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新兴领域的蓬勃发展,是我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职业结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具体体现。

  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深刻认识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意义重大。首先,这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新兴领域聚集的大量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加强党对这些领域的领导,是与时俱进推进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其次,这是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新兴领域的就业者是全体人民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要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才能汇聚起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再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新兴领域尤其是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最后,这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需要。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在哪里,党建工作就应该覆盖到哪里。总之,不断增强党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才能更好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

  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的着力点

  抓好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需要充分认识这些领域的特点。新兴领域组织形态多样、人员流动性大,抓好党建工作需要创新方式方法。一方面,从组织形态来看,与相对稳定的传统科层化体系不同,新兴领域组织形态呈现出迭代快、网络化、去中心等特点,为党组织的建立与运行带来新课题。另一方面,新兴领域人员流动性大,如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其工作地点与时间很不稳定,难以协调统筹出固定场所和特定时段开展党组织生活。人员流动性大还导致党组织难以准确掌握党员底数,党建工作在人员全覆盖上难度较大。还应看到,新兴领域从业人员普遍具有年轻化、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多元等特点,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传统党建的一些工作方法,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需要与时俱进因地因时制宜,不断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确保全覆盖,固本强基,防止‘木桶效应’。”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一是要进一步理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管理体制。要优化地方党委“两新”工委工作机制,构建党委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工作部门归口指导、行业管理部门各负其责、街道社区(园区)属地管理的工作格局。各级党组织要强化担当、协同联动,坚持管行业也要管党建,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形成做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注重新兴领域党的组织覆盖。要从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核心着手,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以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推动新兴领域组织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以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进新兴领域组织运行机制逐步健全,以党组织信息化建设提升新兴领域组织治理效能。三是切实为新兴领域排忧解难,增强这个群体的发展信心。当前,要全面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新兴领域持续回升向好,通过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做好政策集成优化,形成叠加放大效应。各有关部门和负责同志要建立常态化机制,经常听取新兴领域从业者的意见和诉求,特别是在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继续把提升营商环境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考察范围,持续深化领导干部挂点联系非公企业制度,提升新兴领域群体的获得感。四是切实保障新兴领域从业者的权益。定期为新兴领域从业者开展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服务;建设线上党建服务平台,为新兴领域职工群众提供实时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在线答疑等;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丰富更专业的指导,实现党建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同时,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为新兴领域发展保驾护航。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程涛)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感恩奋进这一年
  • - 【专题】2024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 【专题】龙舟韵·端午情
  • - 【专题】中国梦·劳动美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