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耕
制图:王楠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致敬奋斗者、展望新图景。一串串成就盘点,一句句亲切话语,温暖人心、凝聚人心,激励全国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
过去的一年,大家生活多姿多彩,“天水花牛苹果又大又红,东山澳角村渔获满舱。麦积山石窟‘东方微笑’跨越千年,六尺巷礼让家风代代相传。天津古文化街人潮熙攘,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基础养老金提高了,房贷利率下调了,直接结算范围扩大方便了异地就医,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了生活品质……大家的获得感又充实了许多”。习近平主席用一次次到地方考察的所见所闻,向我们如数家珍地描述了身边的变化。走到哪里,念兹在兹的是人民;无论何时何地,牵肠挂肚的是民生。他的深情牵挂、殷殷嘱托,彰显了大党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价值追求。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既有远景展望、宏观设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改革观,对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进行了全面的擘画与部署;又有近处抓手、微观思考,“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我们才能拥有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最深厚的力量,才能不断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要确保“头等大事”的位置。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人民勤务员的称谓,体现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正确摆位;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具体体现。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甘为孺子,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精神状态,把为民服务的一件件、一桩桩实事办好,才是本真、本分、本色。党员干部要像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那样,把为民服务的根扎深扎牢,把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化作具体行动,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竭尽全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方能架起更多党与群众的“连心桥”,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要巩固拓展为民服务的成效。深入组织实施新时代“银龄行动”,扎实开展为老年人办实事活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更精准减轻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从身边变化看发展改革,通过一个个具体而细微的实践成果,可以真切感知改革之力、为民之道。“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就要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和群众需求,关注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运用改革办法和创新手段,把连接千家万户、关乎每个具体人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方能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要把各方面积极性调动起来。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带领人民争自由、求解放,翻身做主人。新时代,要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仍须毫不动摇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只要我们锚定目标、勇毅前行,就一定能把宏伟愿景化为美好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