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C2版
以实数深度融合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
www.jxnews.com.cn    2025-01-06 04:44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何玉娟 舒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将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加快新动能培育的“一号工程”。去年12月25日,省委书记尹弘主持召开数字政府建设成果观摩会时强调,“持续改革创新、促进整体协同、强化数据赋能,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江西数字经济发展,要加速推动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促进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实体经济的要素结构、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实现根本性变革,重塑经济发展动力、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拓展经济发展业态,激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加强数字基建构筑坚实底座。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鼓励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构建工业基础算力资源和应用能力融合体系,加快部署工业边缘数据中心,建设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设施,推动“云边端”算力协同发展。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给,在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智算中心。鼓励大型集团企业、工业园区建立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方面,要以5G网络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5G网络城乡一体化发展部署,推行数字化普惠性服务,消除数字技术应用在农村的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另一方面,要以共建共享为目标、跨区合作为手段,提高数字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和覆盖范围,消除地区“数字鸿沟”。发挥数字基建在城乡间与城市间的桥梁作用,促进数据要素在更大地域范围内的整合重构与优化配置,为实数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丰富数字平台建设链接中枢。数字平台是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需进一步丰富横向和纵向全面发展的数字平台。一是以“一业一平台”为建设目标,根据细分行业共性和企业个性需求,打造适配不同企业的数字化改造“N+X”应用场景,并构建涵盖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监管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建设多层次、系统化、特色化的平台体系。二是整合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制造商、整机装配商等资源,建设高效协同的数字平台,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产品研发和生产周期。三是打造供应链金融数字平台,将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为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四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监管制度,改善数据孤岛、垄断、滥用等问题,建立符合实数融合和平台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规则。

  有效发挥数字技术的强劲动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责任,根据“2+6+N”相关产业的企业规模、研发团队实力、产品及成长潜力趋势,重点培育壮大一批数字化程度高、产品科技含量高、研发能力强、具有一定区域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联合、联盟方式开展合作研发,整合建设专业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仪器、数据、文献共享和专业技术等服务。通过智能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等,推动江西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品质提升、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扩大高附加值的中高端产品比例,促进我省实体经济焕发新活力,形成新优势。

  加速数字化转型激发新活力。一是加大财税支持,不仅要综合采用直接资助、税收优惠、补贴、股权投资、政策性担保、考核奖励等多重手段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还要支持本省实数融合背景下的新产品优先参与政府采购,大力推动新装备、新软件、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二是推动金融信贷政策创新,引导和推动商业银行针对产业数字化特点开发订单融资、信用贷款、应收账款融资等金融衍生产品,鼓励保险机构通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产品为企业提供保险保障,降低企业的资金压力和投资风险。三是推动数字市场开发,积极参与省外和国际智能制造产业的开放合作,为智能制造技术型企业建立相关的投资服务体系和合理保护,并给予智能制造产品一定的出口优惠等措施。

  培育数字人才汇聚发展核心动能。推动我省实数融合发展需要吸纳大批精通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一是以经济发展重点区域为单位,充分考虑数字治理人才、数字专业人才、数字综合应用人才等不同类别人才的特点,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以“一城一策”“一区一策”“跨区联合”“共育共享”的方式建立个性化数字人才开发机制,整合人才引进、培养、管理、评价、流动、激励等环节。二是进一步聚焦数字经济前沿科技和特色制造业领域,精准引进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等优秀人才,在创业启动资金、科研经费补贴、研发用房、住房和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实施重点产业“领航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数字产业等重点发展领域的青年企业家和科研骨干的培育力度。鼓励并支持科研人员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参与企业数字化改造。四是引导数字产业企业和实体企业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具体项目中培养锻炼人才,并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对基层工人进行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实操性培训,以满足我省实数融合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感恩奋进这一年
  • - 【专题】2024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 【专题】龙舟韵·端午情
  • - 【专题】中国梦·劳动美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