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10版
《民族之光》:见历史、见信念、见品格
www.jxnews.com.cn    2025-01-08 04:51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 易凤林

  拂去历史的尘埃,展现时代的脉络,让观众看到个人与家国的命运。近日,12集历史文献纪录片《民族之光》在江西卫视播出。该片以12位新四军将领的战斗经历为主要素材,以人带史、以事论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历史、人物,以真实感人的细节、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法打动观众。

  纵观中国革命史,以江西为代表的革命老区,播撒了革命的星火,留下了丰富的红色印迹,孕育了宝贵的红色文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江西的红色资源丰富而厚重,《民族之光》从中选取了陈毅、张爱萍、叶飞、张震、江华、陈丕显、胡立教、杨尚奎、任质斌、张体学、陶汉章、万海峰等12位将领为纪录片主角。他们中的多数都曾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战斗、成长,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纪录片撷取历史火花,呈现这些将领如何在血与火的岁月中坚定革命信仰,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如陈毅、陈丕显、杨尚奎等在中央红军长征后,严格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留守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清剿”,他们啃野菜、睡山洞,过着“野人般的生活”,但从没有放弃革命的信念,与人民群众一起艰苦奋斗,最终取得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

  《民族之光》如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徐徐展开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

  纪录片集中呈现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直击人心。革命时期,部队常常面临物资短缺问题,但将领们总能与大家一起克服困难,缺少药品就采草药,缺少盐就用硝土熬盐,缺乏粮食就挖野菜。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陈毅写就了著名诗篇《梅岭三章》,展现了豪迈的革命英雄气概,以及革命必胜信念。

  文献纪录片不是对历史的简单复刻,而是要让作品成为一部见历史、见信念、见品格的影像“历史书”。我们欣喜地看到,《民族之光》不仅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具有了更强的创新意识,更从内容发掘上改变了观众以往对一些历史文献纪录片只有全景没有细节的刻板印象,更新讲历史、讲故事的方式,借助纪录片视听语言的综合手段完成对历史的解读,在拍摄手法、画面语言、叙事方式等方面有了质的提升。

  在叙事手法上,《民族之光》采用故事化叙事,设置悬念、冲突与情节起伏。比如在叙述中央红军长征后陈毅不得不率部突围到油山打游击时,表现手法就非常跌宕;在讲述万海峰13岁的时候,面临人生的抉择,是回家务农还是寻找红军?万海峰以朴素的阶级感情,选择了继续寻找红军,并在战斗中不断进步,最终“毛头”成长为将军……纪录片将一个革命领导人由少年的迷茫到坚定革命选择,再到成长蝶变为将军的过程描述得非常有层次感。同时,全片注重摄影技巧,运用特写、全景等手法展示故事细节与革命环境,画面色彩则根据时代变化而调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则巧妙地运用了情景再现的方式,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将军及其家属的回忆、专家的评述、场景的搭建,弥补历史影像、图片缺失的不足,极大提升了纪录片的艺术性与观赏性。

  《民族之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从内容呈现来看,《民族之光》涵盖范围广泛且深入,精准地选取了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从抵御列强入侵时的顽强抗争,到民族觉醒年代的思想激荡;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到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全民族抗战;从气势如虹的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的伟大建设……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奋勇拼搏的历史记忆。

  全片看完,《民族之光》的每一帧画面都承载着历史的述说。可贵的是,它没有局限于表面的史实叙述,而是深入挖掘背后的故事与历史细节,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革命文物、历史文献以及亲历者的口述、专家的点评,鲜活地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场景。新时代以来,随着党史研究的发展、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以口述历史为代表的资料得到更多的认可,并逐步运用于史学研究中。从学术价值而言,《民族之光》无疑是一部非常好的口述历史文献片,它丰富了历史细节,使党史研究落到了“细致之处”。

  同时,《民族之光》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光影述说使历史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化作有血有肉、可触可感的生动记忆。

  可以说,历史文献纪录片《民族之光》是江西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可贵探索和生动实践。它所体现出的生动红色气质,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对革命历史的温情回忆,加深了观众的历史情感与红色精神认同,为传承红色基因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感恩奋进这一年
  • - 【专题】2024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 【专题】龙舟韵·端午情
  • - 【专题】中国梦·劳动美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