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邹宇波
蔚蓝的天空下,斑驳的青砖房、高耸的大烟囱与整齐的新厂房、智能的生产线时空碰撞,营造出老工业焕发新生之感。走进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一个个原江西钢厂留下的老旧厂房充满工业气息,细细诉说着这个工业小镇的过去和现在。
作为老工业基地,良山镇曾被称为“十里钢城”。1965年,江西钢厂进驻良山,因产销兴盛、集贸活跃,被喻为新余的“小上海”。随着新钢与江钢合并,发展重心转移到新余城区,良山镇的工业发展一度陷入停滞。
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如何转?找准产业定位,重点发展特钢冶炼及精深加工,让传统工业“老树发新芽”,是唤醒良山工业基因的不二之法。
江西东本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华南地区最大的大型锻压机在生产特种钢材大型自由锻件。“一个重十几吨的原料钢锭经过加热炉加热、锻压机锻压、水池淬火等工序后,才能加工成一个锻件材料,应用于轨道交通装备、汽车能源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公司相关负责人王令新告诉记者,“面对当前钢铁行业下行周期,市场订单却有增无减,背后的底气来自核心竞争力。公司与东北大学无锡研究院建立校企合作,分两期建设锻压机项目,有效提高了企业钢铁深加工能力。”
立足钢铁产业特色优势,良山镇做强传统带钢铸造产业链,威奥重工、本通特锻以及黑金刚机械加工等企业,发展形势良好,持续增资扩产;以山龙带钢、久隆带钢为代表的带钢企业发展稳定,年产值均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长。
去年9月,我国首个清洁煤电与平价光伏协同发展项目、省“十四五”首批重点开工项目——中国大唐新余二期2×1000MW清洁高效煤电项目在良山镇正式投产运营。项目利用“云、大、物、智、移”等先进数智技术,智慧工地、智能控制、智慧燃料、智慧管理等模块同步上线,推广应用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6项。
此举为良山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理清发展思路,依托“北煤南运”大通道浩吉铁路带来的区位优势,该镇将大唐新余二期及周边片区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力推进新余煤储基地建设,推动全镇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0亿元。
“平整土地,通水电气,都有管家式服务,让我们很省心。”在江西荣卓新材料公司环保再生炭黑绿色生态循环利用项目现场,工程车辆来回穿梭,近百名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施工。公司负责人叶金龙介绍,项目整体施工进度达90%,部分生产设备也在陆续进场,今年1月底可以试生产,预计年营收1.8亿元。
位于良山镇西部的老江钢片区,是全镇68家企业的主要聚集地。服务好工业企业,想方设法盘活、用好现有一些厂房和土地,良山镇以助企服务撬动产业发展。“围绕服务项目和企业,我们有一支‘良心管家’队伍,每名乡镇干部挂点帮扶一家企业,尽心尽力为企业纾困解难。截至目前,全镇开展走访1000余人次,收集企业反馈问题39个,解决企业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及用工、融资等问题37个。”良山镇副镇长艾亮介绍。
老工业镇大变身,迸发更多活力。眼下良山镇的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建设热潮涌动,钢铁加工、循环经济产业等一批新产业拔节生长,百亿工业强镇目标步履更加坚实,“二次腾飞”的梦想正照进现实。